2022年两会后市场解读
原创 徐远 徐远观察
前两年,我国经济增速平均5.1%,其中外需贡献很大,内需增速不到4%。2021年4季度,更是只有3%左右,处于多年来低位。
在低基数的基础上,实现5.5%的增长并不容易。政策部门做好了预案:财政大发力,货币总预备。然而,2022年经济风险很多,政策可能还需加码。
经济偏冷,政策偏紧,预期转弱,是目前的基本面。财政资金定点投喂,难以流向市场,更难孕育市场环境,股市下跌是基本面的映射。
悲观预期能否扭转,股市能否止跌反弹,取决于货币是否会松,以及松的力度。
2022年,货币宛如杨贵妃,万千宠爱集一身,千呼万唤不出来。
货币,货币!
2022年两会,为全年设定了5.5%的经济增长目标,主要考虑是“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只有做大经济蛋糕,才能拉动就业;只有拉动就业,才能保障民生;只有保障民生,才能防住风险,这是经济大局的根本要求。
防风险不能依赖转移支付和社会救助,那是风险爆发以后的补救,不是防风险,而是救风险。治病救人固是善举,但远不如防患于未然。人们会为泰坦尼克触礁之后的悲壮救援而热泪盈眶,但真正的英雄,是深谋远虑,防止大船触礁的人。岁月静好,从来都不免费!
在经济遇冷的情况下,5.5%的目标并不容易,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去年增速高达8.1%,有基数低的因素,两年平均只有5.1%。扣除外需,内需增长只有4%左右。去年4季度内需增速更低,只有3%左右。这是我们保增长的真正基数。
需求收缩,预期转弱背景下,今年消费增速可能下滑,净出口增速也可能下滑,经济增长必须依靠投资大幅增长。
消费由收入决定。经济增速下滑,收入增速下滑,消费增速也会下滑。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也让人们的消费趋于保守,今年消费增速不会太高。欧美疫情趋向平稳,生产能力逐渐恢复,叠加滞涨压力,今年欧美经济增速会大幅下降,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会减少,很难指望今年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有很大贡献。
乐观估计,今年消费增速保持在4%,净出口增速不拖后腿,达到5.5%,则投资必须增长7.55%,才能实现全年5.5%的经济增长目标。这个增速,约是前一年的两倍,并不容易。何况,刚才的消费和出口的估计,都偏乐观。
投资分为三大块,分别是制造业、房地产、基建。制造业投资的主体是企业,政策直接影响的空间不大,主要靠改善预期间接影响。房市预期转弱,房产税依然有可能出台,头部房企会很谨慎。即便在乐观的情况下,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增速也不会高。
政策可以直接影响的是基建。要实现7.55%的投资增速,今年基建投资增速需要从去年的0.4%提升到13.8%,规模增加约2.5万亿元,需要很大的政策力度。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已经较好,甚至适度超前。大规模上基建,需要担心财政效率问题。
政策已经做好了稳增长的方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财政“支出规模比去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结合其他配套政策,合计带动2.5万亿的投资不成问题。一切顺利的话,5.5%的增速是可以实现。
不过,今年经济风险还是很大:疫情可能再次扩散,消费增速、房地产投资增速净出口增速,都可能不及预期。如果这些风险出现,政策储备仍有多种选择,财政可以加码支出,加大力度保增长。货币政策尚未发力,还可以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支持经济增长。
政策目标高于预期,政策发力稳增长,股市为何大跌?
主要原因,是目前发力的主要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没有发力,而财政资金强调的是精准,主要流向政府主导和有关的部门,很难流向市场,也就很难改变市场的悲观预期。
一个新情况是,在以前(1)“利率双轨制”的基础上,近年来叠加(2)经济增速下行,(3)CPI和PPI的通胀背离,三者共同导致“结构性实际利率扭曲”,具体表现是民营实体借贷成本高,资金需求很弱,民营经济内生收缩。这样一来,预期很难扭转,悲观情绪甚至有所加重。股市的下跌,是这种局面的反应。
如何孕育市场生态,改变悲观预期?
一个选项,是房地产政策显著宽松。但是,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房产税还可能出台,房地产很难大幅放开,边际松动不能扭转预期。
另一个选项,是货币政策的显著宽松。通过显著降息,降低资金成本,刺激民营实体资金需求,进而带动经济、就业的增长和民生的改善,这是当前最有效的政策选项。
未来资本市场的走向,取决于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小幅宽松,资金依然沉淀到国有相关部门;中幅宽松,一部分资金会溢出到民营实体;大幅宽松,才会扭转悲观预期,资金才会到股市里。
根据目前政策基调,只有经济风险明显加大,财政政策独木难支,货币才会转向宽松。目前货币政策的总基调,依然是保持稳健。政策出台的时机、力度、效果,不确定性都很大,股市的波动还会很大。
后市演绎,要重点关注货币信号。
在3月13日晚上的直播分享,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对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解读。重点解释了为何设定5.5%的增长目标,以及实现这个目标的基数、难度,并从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大需求的角度,推算如何实现5.5%的增长目标。推算之后,分析了可能的经济风险。
第二部分,对资本市场走势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稳增长背景下,年初以来股市和债市大幅回调的原因,并给出了股市触底反弹的条件,以及要重点关注的信号。
最后,是问答环节,回答同学们关注的问题。
徐远教授认为:
(1)5.5%的增长目标,是“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
(2)今年出口和消费预期较弱,经济增长必须依靠投资。
(3)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增长有限,基建投资需大幅增长。
(4)财政政策已经大幅发力。
(5)财政资金难以流向市场,无法孕育市场生态,更无法改变悲观预期。
(6)货币政策依然偏紧,结构性实际利率扭曲导致民企借贷成本高昂。
(7)经济依然面临多重风险,包括疫情扩散、消费疲软、出口不及预期,以及房地产投资大幅波动。
(8)当经济风险加大,财政独木难支,货币才会转向宽松,需关注相关信号。
(9)股市走向,取决于货币政策,小幅宽松无效,显著宽松才能扭转预期。
(10)利率长期趋势下降,珍惜国债安全资产。
(11)房价趋势不变,分化将继续加剧,房产税和相关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本次问答环节关注度较高的问题有:
宏观:
1、央行上交1万亿到财政,有解读说相当于投放基础货币,大约相当于50个基点的全面降准。老师怎么看,对股市、债市有什么影响?
2、老师此前分析应该是货币政策发力,现在政府却重点发力财政,是不是意味着降准降息的空间会变小呢?
3、俄乌冲突升级,欧美制裁俄罗斯能源,会不会导致全球进入滞涨,对中国的经济和通胀有什么影响?
4、观察社融数据发现,每年1月社融都会大幅增加,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股市:
5、持有的中概、医疗白马股都亏损约20%,现在割肉太心疼了,不知道放三年能否转亏为盈?
6、政府表态推动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发展,同时又引导美团向商户让利,滴滴暂停香港上市,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前景如何,股价什么时候能涨起来?
7、您多次建议过在股市下跌过程中最好不要左侧交易,采取右侧交易风险较低,在实际操作中,如何保证是在右侧交易,而不是在半山腰抄底?
8、现在资本市场形势太差,基金定投还应该坚持吗?
9、这波疫情对股市下跌的影响有多大?股市会像2020年一样,实现深V反弹吗?
10、之前提到中证500估值很低,是相对比较安全的资产,目前中证500还有值得继续持有吗?
债券:
11、今年债券市场的走势是否取决于货币政策,如果政府重点发力财政,货币没有大幅宽松,债券市场还有机会吗?
12、普通投资者如何购买长期国债,有哪些渠道可以选择?
房产:
13、今年两会对房产税没有明确表态,买房是赶紧上车,还是等政策明朗后再说?
14、多地放松房地产信贷政策,郑州取消“认房又认贷”,房地产还有宽松空间吗,后续还会进一步宽松吗?
黄金:
15、黄金ETF已定投2年,目前大涨的行情下,黄金ETF是继续持续定投还是等待回调后再定投呢?
16、俄乌冲突,给黄金价格带来一些意外因素,之前对黄金价格的预判和分析是否有更新?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