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机构为客户赚钱效率最高?
——追求风险可控的稳健收益
前几天好多媒体报道了2021年各家公司(基金、券商资管)旗下所有公募基金产品的赚钱数据排行榜。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整体来看,176家基金管理人在2021年合计为基民实现赚了7293亿元,其中有25家基金管理人旗下产品盈利总额超过100亿元。但是,我看到有不少小伙伴指出,这个榜单没啥意义,因为各家机构的管理规模差异太大,1000亿规模赚100亿,跟500亿规模赚80亿相比,后者的管理能力显然更突出,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如果把各家机构赚钱的总和比上各自的管理规模之后,这个榜单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哪家机构给基民赚钱的效率最高?
1. 债券型
基金我们筛选了Wind分类下
短期债券型基金
、
中长期债券型基金
以及
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
合计管理规模超过50亿元的机构,然后用旗下债券型基金2021年全年利润除上了4个季度的平均规模,得出来的就是2021年的利润率。债券型基金的收益很多时候都是1个BP1个BP的扣出来的,所以可以看到第十名之后,几乎每少一个BP排名就下降一位。排名第1的机构和排名第50的机构旗下产品的利润率差距不到2%。债券类基金赚钱效率前三甲的公司分别是
诺安基金
、
兴全基金
和
易方达基金
。(
后台回复“债券榜单”获取完整清单
)
2. 固收+
基金固收+基金其实没有一个严格的分类标准,因此我们选取了
偏债混合型基金
、
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
、
股票多空型基金
以及
灵活配置型基金
中类权益资产(股票+转债)仓位小于60%的基金。同样,入选到下面榜单的机构固收+产品合计管理规模大于50亿元。很明显的可以看出,加上了一部分类权益资产之后,各家机构之间的业绩差距开始拉得比较开了,首尾机构的利润率相差将近10倍。排名前三的机构分别是
兴全基金
、
光大保德信基金
以及
长信基金
。尽管今年以来,不少“固收+”基金都做成了“固收-”,但是从长期的维度来看,这类基金依然是比较符合大部分人的风险偏好的。
(后台回复“固收+榜单”获取完整清单)
3.主动权益
基金主动权益基金的筛选范围为
偏股混合型基金
、
普通股票型基金
、
平衡混合型基金
以及
灵活配置型基金
中股票资产仓位大于60%的基金,机构合计管理规模大于20亿元。主动权益榜单应该是大家最关心的了吧?榜单上的估计有一半的机构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排在第一名的竟然是
鹏扬基金
,这是我没想到的。鹏扬是国内第一家私转公的机构,创始人杨爱斌是最早、最优秀的债券基金经理之一,基金业协会的网站上现在还挂着他的《债券投资策略及风险管理》课程,只要35元,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第二名是
中庚基金
,这个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了吧,上周丘栋荣总宣布自购1500万元,给了持有人很强的信心。另外,大家也不用担心他会提桶跑路,因为他刚刚拿下了中庚基金4.99%的股份,打工打成了股东,应该是很多打工人的终极目标吧。第三名,
信达澳亚基金
,是的,你没有看错,不是信达澳银,因为它刚刚改名了。之前在《那些凭“一己之力”抗下整个公司的基金经理》一文中就曾提到过,冯明远一人管理了全公司超过60%的规模,不过最近公司也挖来了几员虎将,比如原同泰基金的沈莉,原红土创新的朱然等。
(后台回复“权益榜单”获取完整清单)
很多人喜欢从基金经理的角度去筛选和评价一只基金,而忽视掉背后的团队的投研支撑,乃至整个公司的治理结构等信息。权益类产品容易出明星金基金,不同基金经理在公司整体投研体系的支持下,往往会做出分化很大的业绩。但是债券型基金,以及固收+产品则更依赖团队的力量,在这类产品的挑选上,我们可以试着换个思路,去找那些团队力量比较强的机构。
最后,让我们把三份榜单合在一起来看一看,
全市场仅有
金鹰基金、中融基金、中信保诚基金、长城基金
和
万家基金
五家机构同时入选到了三份榜单。
兴全基金、诺安基金、天弘基金等45家机构入选到了两份榜单中。
大家还想看什么样的榜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在看”超过100的话,我们就考虑将这个榜单做成每年固定栏目。
特别提示:
本文仅为信息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码字不易,点下“在看”,你最好看。
作者: 大A
来源公众号:价值发现者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