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立秋烤羊排
散文:立秋烤羊排
作者:村口小酒馆
平坦广阔的八月草原,草木茂盛。毫无遮挡的风吹过,草浪滚滚,扑面而来的是孤独下的天苍茫、地浩渺,雄浑的气质在寂静中摄人心魄。偶有一条河流在草地间曲折,又把豪情弯曲成柔情,似一位娉婷少女,戴着纯洁的银项链,坠着翠绿色的翡翠,随风起舞。
八月,立秋。依照惯例,正是羊儿们长膘的季节。悠闲的羊群,分散在自家草场,啃食着鲜嫩,它们不知道,中秋过后,有的羊,会变成羊肉,成为盘中美食。
草原上的毡帐,已不再是牧人居无定所的驻足。它们,要么是放牧人临时歇息的场所,要么是等待迎接游人的餐厅。它们的变化,也让羊儿们的生长期限缩短,终是要换来生活所需,早些晚些,结局一致。
从城市中暂且逃离的旅人,来到草原,心境开阔之际,胃口亦是大开。草原美食单调,却以其单纯的鲜美,令人百吃不厌。若按照牧人习俗,羊肉最经常的吃法是手把肉,煮羊肉,可对于外人来讲,它们清汤寡水的样子,实在当不起色香味中的“色”字,除去老饕,人们是吃不惯的。
在什么都缺少的年代,手把肉等做法实属无奈之举。连咸盐都不能随意可得的情形下,更多的佐料想也不要想。如今,丰盛的物产在发达的交通下畅行无阻,各式调料香料人们早已司空见惯,于是,火锅、羊蝎子锅、烤羊等吃法,兴盛起来,其中,烤羊最受欢迎。
烤羊受欢迎,完全是中国人潜意识里的意境在支撑。火锅,要吃的热闹热烈,羊蝎子锅,要吃在白雪皑皑方显神通。烤羊,这种最原始的吃法,在草原上吃,最为痛快。
烤羊有烤全羊、烤羊腿和烤羊排。三种吃法,没什么本质区别,皆以粗犷的形式,细腻的手法,烹制着人们的口味。烤全羊,要求过高,耗时过久,价格不菲。非有贵客登门不可见,且人数还不能少。
烤羊腿,肉质较瘦,可以满足多数人的口味。可是,吃羊肉,太瘦的其实不太好吃,缺了羊油的浇淋渗透,羊肉的滋味少了一半。烤羊排,恰恰弥补了这一遗憾,肥瘦相间,软糯香烂,皮脆肉紧,诸多词语,可以完美的融合一起。
人到草原,追求的便是自以为是的原始。有的人嫌弃烤羊排下料太多,失去了初时的滋味。这类人是真矫情。简单的烤羊排,架火炙烤,黑乎乎脆生生,蘸点咸盐,你怎么吃?能吃惯么?就算嘴上倔强说能吃惯,你那娇生惯养的胃,怕是要提出抗议了。
为了保证烤羊排全身入味儿,需提前腌制。腌制的调料各有所长,一些饭店甚至有自己的秘方。腌好的羊排,烤制时可以炭火烤,也可以烤箱烤,还能焖炉烤。在这期间,需要时不时翻动刷油刷酱,以防止烤糊。
烤好的羊排上桌,色泽深黄,上面的孔隙滋滋冒着油,让人垂涎欲滴。下手将羊排一根根掰开,肉香四溢。不知为何,我总觉着吃带骨的羊肉,不下手吃着不爽。似乎只手嘴并用的方式,才能不放过任何一丝滋味。
烤羊排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再次蘸料。蘸料分为干料和湿料,依照个人口味选择。干料也好湿料也罢,其实就是辣椒和辣椒酱的区别,口中多些痛感,吃着痛快。
吃烤羊排,好酒之人必佐白酒。酒和肉乃奇怪的组合,吃肉喝酒,肉能多吃一些,喝酒吃肉,酒可多来几杯。肉香酒香在腹中汇集,无形中生出豪迈之感,身上三万六千个毛孔,个个透出生命的勃发,俗称出汗。
吃烤羊排与文雅排斥。若在餐厅中,人们多少收敛些,若是围着篝火吃,则形象全无。放下伪装的一切,只为口腹之欲,吃累了喝,喝累了在篝火旁跳着转一圈,其实生活,可以这样简单。
简单的生活总是短暂,就像羊排不可能天天吃一样。我们只要放下太多的焦虑和瞻前顾后,把日子如羊排一样精心腌制,过起来根根撕开,仔细的啃着上面的每一块肉,都会品尝到应有的味道。这种味道,回味无穷。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