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合众:老师为什么要以慈悲为怀?
佛说,慈悲为怀。
那么什么是慈悲呢?
慈悲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慈,二是悲。慈悲既要有心也有行,就是知行合一。所以慈有慈心与慈行,悲也是如此,也有悲心与悲行。
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乐,慈行是帮助他人得到快乐;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是帮助他人解除痛苦。
作为老师,不仅仅希望学生获得知识,而且积极地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同时也希望学生解决问题,并努力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所以说,对于学生,老师也要慈悲为怀。要有慈悲心与慈悲行,其关键要有耐心。
学生每天都会面临新问题与旧问题,有问题的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没有问题的学生不叫学生。学生有问题必然要问老师,可在老师的眼里,所有的问题都是如此简单,这是因为老师只研究某一科,术业有专攻,熟能生巧,久而久之,经验大于学问。所以面对学生,老师不能以老师的视角看问题,应该以学生的视角看问题。
以学生的视角看学生,老师才能走进学生的世界,师生的共同生长才成为可能。然后面对学生的问题,老师一定要有耐心。不问问题的学生学生,实际上是不敢问问题,生怕自己问的问题太简单,惹得老师训斥或者嘲笑。这样的心理暗示,假如加上老师再来一句:都讲一万遍了,猪脑子,还是不会!想一想他下次还敢问问题吗?
老师要让学生能问、敢问、会问,不管学生问什么简单的问题,还是稀奇古怪的问题,老师都要耐心地引导学生思考,不能粗暴地否定学生的问,或者嘲笑学生的问题,这都不属于慈悲为怀。
想到曾经经历过的两件事,更印证了老师面对提出问题的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耐心地给予帮助与解答,不能冷眼相待,或者讥笑嘲讽。
一件事是学驾照。
我发现如果驾校教练知道你是老师,他们最喜欢拿老师说事。而一般情况下,驾校教练多是学生时代中学习成绩中下等的那一部分学生,他们在学校期间没有少挨老师的训斥,所以一旦他们做了老师,而老师变成了他的学员的时候,那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定律就会生效。
你做的好的时候,教练会说,其他人看看,连老师都能做好了;你做的不好的时候,教练会说,还是老师来,怎么这都不会;你多问几个问题,教练会斜眼看你,并不搭理;你认真仔细小心做动作,教练会认为太迂腐;教练认为简单的事情,老师却想弄个明白;教练以为容易的环节,老师却手忙脚乱。
所以,经历了驾照考试,我更坚定了我的教育信念,只要是学生问的问题,不仅仅要有耐心地帮助解答,而且还和学生一道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彻底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方法。
问题是因人而异的,同一个问题,对于甲而言小菜一碟,对于乙而言疑点重重,对于丙而言简直就是对牛弹琴,天书一部了。所以老师不能对问题一刀切,学情决定了难点,知识才决定重点。
让学生敢问,使学生能问,教学生会问,才是老师需要帮助学生要做的。
另一件事是与医生有关系。
一般情况下,医生是学生时代中成绩偏上的那部分,他们其他没有什么问题,题目倒是问了不少,与老师在问题交流中比班里前几名的还要多。许多时候,班级前几名的同学喜欢自己琢磨问题,在思考中达到顿悟与理解的程度。而中等偏上的同学好问但缺少感悟与深思,这就是为什么尖子生成为尖子生的缘由了。
那一次因为身体出了一点状况,经同学从中间绍介,联系好去找一个医生看看。那个医生和我也曾经见过两次面,知道我是一名老师。那天过去找他,前面一个农村妇女正找他看病,大约是腰椎间盘突出,医生建议她做个磁共振检查一下,女人就问他需要多少钱,还问他吃什么药管用,如果手术需要多少钱,等等,反正就是许多问题。
当然,应当可以理解,大老远从农村过来,辗转坐车到医院,排队扫安康码进医院,排队挂号,然后排队等号,见到了专家医生,就像见到了大救星,所有的疑问都想解决,所有的问题都想找个内行给做个主。
然而,那个医生却说,要么拍个磁共振,要么还是吃止痛片,然后就不搭理她了。等我去找他看看时,他依然是说先让拍个片子,然后我就问,拍过片子怎么办?他不耐烦地说:“我嗓子都讲哑了,听不明白吗,还是老师来!”
瞬间差一点凌乱了,石化了一会,只得讪笑了一下说:“就是不清楚怎么去做,才想问个清楚的。”然后就先拍个片子才说,走一步讲一步,比如排队拿号,排错了窗口再重来,也能在过程中积累经验。
后来想一想,得出一个结论。无论是驾校的教练,还是医院的医生,他们都是以自己熟悉的环境和熟悉的技能,来揣测学员与患者,认为他们也是像他一样地熟悉环境熟悉技能,尤其是遇到老师,更应该比其他人了解这些环境与技能,哪里还能有这么多问题呢,所以他们都喜欢说一句“还是老师来”。
这些难道不是每一个老师天天遇到的吗?学生的问题,老师是否能耐心地解答。面对不同学生的问,老师是否一直慈悲为怀?
也许学生的一些问题,在老师看来比较低级,太过简单,没有任何的智力因素。但老师务必要有耐心,因为能问是一个进步,敢问是一种态度,会问才彰显智慧。老师的作用就是让学生从低级的问迈向高级的问,从简单的问过渡到有思考的问,解决了问的问题,教育就迎来了黎明的曙光。
假如所有老师能对所有的学生慈悲为怀,充满耐心,不随便批语“传递正能量”,那么当你去驾校学个驾照,或者到医院看个小病,不至于他们把“还是老师来”挂在嘴上。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