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厌学、抑郁焦虑?只因父母忽略了孩子最后的求救!
家中有孩子的你,有没有碰到这些情况:
●孩子小学乖宝宝,初中高中却成了叛逆王
●天天抱着个手机玩游戏,一说就嫌你太烦
●敏感、情绪化、一句话说不对就爆炸
●小小年纪就抱怨没意思,心态消极孤僻
遇见这种情况,家长总是会说:
“我不明白,我只是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他能好好学习、以后能过上好的生活,为什么孩子不能理解我,还抑郁了?”
其实家长不知道的是,孩子的厌学逆反、抑郁焦虑,不是偷懒矫情, 其实是在求救!
这是我花了14年把孩子养废,拿到孩子的抑郁诊断书后才明白的道理。
01
我的儿子就像随时会炸的“火药桶”
我的儿子从进入初中以来,就像变了个人,脾气越来越大,说什么都不听,就像一个火药桶,一点就爆炸。
一放学回家,就拿着手机跟同学边聊天边打游戏,一喊他学习吃饭,就大声吼我们:“烦不烦啊?别管我,我知道。”
那段时间,儿子梗着脖子跟我吵架,逼急了就暴跳如雷,疯狂地砸东西,家里就像硝烟弥漫的战场,再也没有往日的温馨。
在学校里,也不用心学习,经常和老师作对:上课说话,不听讲,不完成作业,甚至上课玩手机……
老师经常打电话来投诉,每次我都是低声下气地跟老师道歉。到了后来,我都有了心理问题了,一接到班主任的电话,我就恐惧到发抖。
初二开始,儿子的叛逆行为变本加厉!完全不想学习,课堂上睡觉,甚至从家里偷偷拿钱买游戏装备!成绩更是一塌糊涂,变成班上倒数!
初二下学期,学校要求我们给儿子办理休学,我向老师和学校苦苦哀求,依然无法改变结局。
回到家里孩子爸爸把儿子游戏机砸了,自那以后儿子就把自己关在屋里,彻底把自己封闭了,孩子原话是,不想看见我,以后都不用见我了。
看到原本幸福的家庭变成这个样子,我整个人非常焦虑,为此去做检查,聊起孩子的变化,这时候才知道儿子这是抑郁了!
这些年,看到了太多因为抑郁而选择轻生的孩子,没想到,我的儿子竟然也走到了这一步。
在那段黑暗、痛苦的时光里,我每天都很痛苦,真的是束手无策。
尤其是,12-18岁这个年龄段,孩子会经历很多人生的转折点,例如:
因情感需求的变化,开始从家庭关系走向社会关系;
从父母走向同伴;
因性的发育从儿童走向成人;
一旦出现人际受挫、自尊受挫、父母的不理解、考试压力等,就会出现抑郁焦虑情绪。
02
通过检测,了解孩子
怎样更好的认识孩子?
认识哪些方面?
通过检测孩子的性格特质,天赋潜能,以及孩子脑波所呈现的学习力,专注力,集中力,以及孩子的优势。
这个报告我们一生只需要测评一次,2岁时候测评和60岁测评结果都是一模一样的,它根据遗传学、皮纹学、胚胎学、大脑神经科学的原理,只有了解孩子,才会理解孩子,只有理解才会尊重。
测评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我们可以更加客观科学的来了解孩子
1、抓紧早期,促进发展
2、天赋测评作用:因材施教,培养专才
3、杜绝盲目,科学选择
4、拒绝灌输,科学指导
根据孩子自身特点,找出最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提高孩子的学习强项,增强孩子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5、自我内省,培养素质
可以帮助科学地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提高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使孩子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提高。
6、明了个性,沟通无限
可以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先天个性,增进与孩子的感情交流;明了孩子的学习性格,建立学校、家庭、社会间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
03
厌学叛逆其实是孩子的求救信号,心理疏通要及时
在咨询过程中,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是:“半大小子,气死老子”,这句俗话,反映出来的是,家长对孩子心理成长关注的缺失。
老师说自己接待过一个耗时2年,才帮孩子彻底走出抑郁的案例。
当时就是妈妈把厌学、叛逆理解成孩子青春期的烦恼,不重视,拖延错过最佳疏导时机。
导致问题集中爆发导致“小叛逆”变成“大叛逆”、“装抑郁”变成“真抑郁”。
孩子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就不想读书怎么了?大不了当乞丐!再逼我,死给你看!”
当逃课离家出走成为常态后,父母俩人不管是威胁、恐吓、央求,孩子依然我行我素,不上学,不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就是在外面疯玩。
为了让孩子去学,夫妻俩轮番上阵,换来的却是孩子的破口大骂和自残相逼!
用美工刀在自己胳膊上、腿上划了很多口子。看着那些伤口,深深浅浅,新伤垒旧伤,触目惊心。
老师说,当自己第一次跟妈妈沟通的时候,妈妈说:“有时候我就想走到窗户旁边,俩人一起跳下去,真的是感觉自己太失败了。”
这也是在提醒我们,父母要从“经验主义,主观判断”的教育误区中走出来,避免硬碰硬诱发或加剧了孩子的厌学、叛逆等心理问题。
我们先是介入父母,帮助父母重新认识孩子,让父母知道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心理诉求,能够有效沟通。然后同步介入孩子,帮孩子做心理疏导和情绪释放。
在和孩子的咨询中,孩子向老师吐露了心声:“读书是给爸妈读的,他们只有在成绩差的时候才会关注我。我的努力,在成绩面前一文不值。”
感觉自己是在为父母而活,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是,一旦做的不好就用大道理狂轰滥炸,感觉他们看着我,就像看着一团垃圾,我现在一听他们说话就烦。”
根据获得的信息,以及双方的预期结果,我们给他们定制了一套家庭调整方案,要家长照着试一个星期:
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
找到“情绪和压力缓冲垫”,帮孩子应对外界压力,自己的压力不要传导到孩子身上。
善用“优势发现法”,帮孩子找回内驱力,激发现实价值感。
这套组合拳,针对性很强,仅用两周时间就让亲子关系得到了缓解,经过系统性的、针对性的、稳定性的疏导,孩子再也没有发生过自残行为!
抑郁焦虑、厌学叛逆
其实是孩子在求救
孩子也想优秀
但需要家长的帮忙
扫码预约心理咨询
在和孩子重建关系的过程中要意识到,15岁孩子承受的压力并不比50岁的人少。
为了让自己能长久的跟孩子和谐的相处,我们还可以跟着老师着重学习了以下三个技能:
▶1.学会控制情绪,不吼不叫:通过“情绪暂停法”,帮助我们觉察和调解自己的情绪,学会冷静智慧地处理教育问题;
▶2.学会有效沟通,让孩子听得懂、做得到:通过正向表达与正面管教,配合“黄金沟通法”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不再逆反、愿意听话;
▶3.激发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通过“三四一肯定法”和“微习惯法”,帮助孩子提高行动力与自控力。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