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上海中考新政到底影响了谁

发布于:百学网 2023-12-12

上海中考新政到底影响了谁

  依依妈妈按:这篇文章是2021年3月上海中考新政出台后写的。如今过去了两年半,我家娃作为2024届考生也开始中考报名了。

  这几天我把过去两年的实际中考招生情况查了一下。惊奇地发现,自己当初的预测居然和实际情况相当接近。

  

图片

 

  ▲四校八大等市重点近两年的实际自招人数

  数据来源: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官网

  自招果然大幅缩减,变成了极小部分学神之间的竞争。而99%的考生,主要还是依据中考考分来录取。

  四校的自招名额比预计的多,但八大的自招比预计的还要少。四校自招基本用足了招生名额的35%,只留了2-3%给平行志愿。而八大的自招很多并没有达到15%,而且部分学校艺体生名额太多,挤占了学科自招的名额。艺体生的自招有多灵活,不用多说,根本不是普通学霸的赛道。

  中考名额分配到区和分配到校,也如预料的一样存在不小的差异。像黄浦区市重点多但考生少的,确实更容易考上市重点。名额到校制度,也产生了一些戏剧性的低分捡漏的例子。但2023年起,名额分配到校变为2个志愿,也将减少捡漏的机会。

  学区房的温度也终于降了下来。当然,不仅仅是学区房。

  关于中考新政以及应对方案,我的观点还是跟过去一样。大家有兴趣的,可以一起回顾我下面的这篇。

  2021年3月16日,上海市高中招生改革办法公布,家长群里简直是轰炸式的讨论,连孩子才几个月的同学也跑来问我:新政到底几个意思,孩子户口报在哪个区好,学区房到底还值不值得买……

  作为第一时间把政策文件仔仔细细研读了两遍的初中生妈妈,我也是彻底无语了。

  唉,现在做父母可真是作孽呀,一个个都充满焦虑、草木皆兵!难怪那么多年轻人都不想生了……

  好了,咱不吐槽,还是言归正传,说说这个新的政策文件,以及家长应该怎么办。

  其实,这个文件并没有太多爆炸性新内容啊,无非就是把18年出台的中考政策进行了细化。

  先来梳理一下时间线。

  18年3月

  上海教委出台了中考改革实施意见(点击链接前往),中考增加了道法、历史等科目,从630分变成750分,增加了综合素质评价,明确自招招生和名额分配的招生方式和比例。

  19年4月

  教委出台了两个配套的细则,中考具体怎么考,综合素质评价怎么实施等。

  21年3月

  及至上周,教委发布了这个最新的高中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但是,高中名额分配录取最关键的一个环节“综合考查”怎么考,还是没有具体办法,需要等待“另行颁布”。

  

图片

 

  中考改革,最核心的目的是教育资源均衡和公平,减少高中自招比例,将以前多种招生方式简化为3种,一是自招,二是名额分配,三是中考裸考。

  如果对新政内容还不太了解的,可以看看这篇,讲得特别明白易懂。

  最新的政策文件虽然没有新的突破,但有三个细节值得注意。

  1、进一步限制学科类自招比例

  在市重点总体6%的自招的比例中, 必须有15%以上的艺术、体育类自招生。也就是说,学科类的自招生不能超过85%。

  2、四校分校的招生按照区属市重点执行

  也就是说四校的本部招生可以按照35%自招、65%名额分配的方式,而四校的分校和其他属于各区的市重点例如建平、南模等,是按照15%自招、50-65%名额分配录取的方式。这实际上,还是在限制自招的人数。

  3、明确名额分配的志愿填报数量

  考生可以填报1个名额分配到区招生志愿和1个名额分配到校招生志愿。具备获得名额分配到校计划资格的学校须为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并且是在籍在读满三年的应届初三学生。

  之前,我曾撰文分析过中考改革后的四条升学路线,为了更清晰明了的说明中考改革后的高中录取情况,我收集整理了2020年上海市66所市重点高中的各种数据,供大家决策参考。

  黑色字体部分为新政实施前2020年的实际数据,绿色部分为2022年新政实施后的测算数据。

  

图片

 

  ▲说明:上实和上师大附中,是属于市委直属,暂归入浦东计算

  四校的自招比例按照最高比例35%计算,具体还要看之后的细则

  上海的市重点高中其实有68所,还包括上外附中和浦外,但是因为这两所高中基本不对外招生,都是从本校初中直升,所以没有做到表格中。

  七成的孩子能上高中

  high school

  表中的基础数据来自2020年的中考人数和市重点招生计划。2020年参加中考的学生是8.4万,而市重点的招生人数达到2万,市重点率有23.8%,也就是说,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可以考上市重点!

  当然,最近几年的中考人数正在逐年上升,等到2022年参加中考的人数预计在9-10万,市重点率可能会有略有下调,但是应该也能保持在20%以上,考上一个市重点高中,并不是想象当中那么难。

  另外,2020年的普通高中录取率达到70%,我查了一下,近几年上海的普高率一直保持在7成左右。传说中的中考有一半的人考不上高中,也是偏离事实的。请大家不要那么焦虑。

  事实上,我身边的亲戚朋友的孩子,哪怕就读的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初中,也少有考不上高中的,能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基本上无此忧虑。要知道,在上海还有不少家长是真的不怎么关注孩子学习,只知道自己刷手机打麻将的。

  1

  自招是top 1%的游戏

  接下来看看自招的数据。

  新政规定,自招人数不超过普高总人数6%,注意!不是中考人数,而是普高人数的6% 。如果2022年考生数量保持8.4万,普高录取率仍为70%,那么总体的自招人数不能超过8.4*70%*6%,也就是3528人。

  而2020年高中的自招总人数有9085人。因为原有政策下,包括今年,四校自招比例为60%,其他市重点为40%。

  2020年新政实施后,四校将降为35%以下,其他市重点降为15%,如果各个市重点的招生计划数不变的话,自招名额将降至3383人,的确不会超过6%的上限。

  而在自招的三千多人中,还得扣除15%共计507名艺体生。要知道艺体特长可不是一天两天能练出来的,一般都得从小学里就开始培养。那些学霸们能争夺的名额只剩下的85%,也就是2876个。

  而顶级学霸们瞄准的当然不是普通的市重点,而是四校和八大。因为四校八大有着最好的高考升学率。

  传统的八大指的是各个区最好的市重点,但是参考了近几年高考尤其是综评录取的数据,个人认为,除上中、华二、复附、交附四校以外,升学率最好的八所高中应该是表中标黄的八所:七宝、建平、南模、进才、上实、交附嘉定、控江、华二紫竹。

  现在高校招生,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综评录取,像复旦、交大的综评录取占比都超过 90%(综评分=85%高考成绩+15%面试成绩),因此高考综评录取人数,可以很大程度地反映出一个高中的升学率。

  表中的综评11校指的是:复旦大学(含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含医学院)、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东华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基本上,你希望孩子考上的本地大学都在其中了。

  能考上四校八大,也就意味着大概率能考上这些重点大学,而大部分其他市重点高中的综评11校录取人数每年不超过30人(表中只列出了年均能录取30人以上的高中数据)。

  那么,这四校八大2022年的自招门票有多少人能拿到呢?

  假如四校八大的招生总人数保持不变。那么,四校的招生总人数是1516人,学科类自招名额为35%中的85%,即451人;八大的招生总人数为2698,学科类自招名额为15%中的85%,即344人。

  共计785人,也就是说,四校八大的自招考生必须处于市排名前0.9%。此外,还有2081个非四校八大市重点的自招名额,总的自招人数占考生总数的3.4%。

  自招名额的争夺将是异常激烈的。尤其是2022和2023两届的民办中考生,因为没法享受名额分配到校,只能去争夺这些自招名额以及名额到区名额。而光民办初中,上海就有110所。

  各高中的自招考题往往涉及高中甚至竞赛考题,这都需要学生额外花时间、金钱、精力去学习,往往都需要在课外报班。而这些内容,在中考中却是不涉及的。一旦自招失利,再去参加难度不大的中考,可能未必拼得过没那么聪明但是考试手稳的同学。

  因此,对于95%以上的学生来说,是不需要考虑自招路线的。小学高年级在班级考试中不能数一数二的同学,就不用再去考虑自招路线了。

  中学里别再逼着孩子学奥数了,把课内的中考科目学得扎扎实实是正经。

  2

  名额分配占大头,各区差异大

  四校招生计划的65%将用于名额分配。其中80%分配到区,大约有787人,按考生比例分配到各区,比如浦东考生占比24%,能分到188个到区名额,黄浦考生占比3%,能分到24个到区名额。

  65%名额分配中的20%分配到校, 大约是197人,要在五六百所不择生源的初中里随机分配,僧多粥少。

  2022年是在575所公办初中里分,2024年以后还得加上民办的110所初中。孩子就读的初中能不能分到四校的名额,就看校长的抽签运气了。大约是每三所学校能抽到1个四校名额。

  

图片

 

  ▲上海各区的初中数量,考生占比,及到区名额

  八大的招生计划中50-65%中用于名额分配,届时教委将统一确定一个比例,假设2022年定为55%,八大的招生数量保持2020年的2698人,那么将有2698*55%,即1484个名额用于分配,其中30%分配到区,即445个名额;其余70%分配给本区不择生源学校。

  比如浦东的建平,有185个名额分配到校,而浦东有133所公办初中,22所民办,新政规定名额分配到校要全覆盖,因此每所不择生源的初中都可以分到1个以上名额,剩余的名额按各校的人数比例分。

  还有75个建平的名额将分配到各区,其中90%以上为外区,各区按照考生人数占比来分,比如黄浦区可以拿到2-3个建平的到区名额。

  四校八大的到区名额总数为1232人,虽然比自招人数多,但是竞争依然是很激烈的,通常会在区排名1%以内的学生中产生。

  相比而言,四校八大的到校名额虽然也只有1236人,但是到校名额只在校内竞争,对于够不上区内top1%,但是能在校内数一数二的孩子来说就非常幸运了。

  但是名额分配不像自招是1:1的投档,而是根据中考成绩按照1:2来投档,还存在一个不确定性,需要高中给出50分的“综合考查” 分数,才能最终决定是否录取。

  孩子户口报在哪个区,其实主要取决于哪个区的市重点名额分配平均数量多,考入市重点的难度更低。

  

图片

 

  如上图分析,奉贤、崇明、嘉定等区的每所初中只能分到5个市重点名额,而黄浦的每所初中可以分到30个,同时通过份额分配进入市重点的人数与该区的考生比例,各区的差异也较大,9%-30%。

  因此根据考入市重点的难度由高到底,可以把各区大致分为四个层次,奉贤、崇明、嘉定、浦东最难,静安和黄浦最容易。

  但是如果再回过头来看各市重点的高考数据的话,就会发现,静安和黄埔的市重点表现平平,最出色的一两所每年的高校综评录取人数也就只有20-30人。

  因为高考是全市统一招生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是希望进入综评11所高校,在哪个区中考、高考差别并不大。

  

图片

 

  3

  统一招生:市重点所剩名额不多

  最后看一下统一招生。

  统一招生也就是裸考,完全就是凭中考分数录取。

  

图片

 

  市重点招生名额只剩下5705个,跟名额分配的7519个相比,要少多了。

  四校是否会把65%名额分配以外的35%全部用于自招,还是留一部分比例给统一招生,目前也还没有细则。

  但是,只要娃踏踏实实学好课内,全面发展,争取学科均衡,考上普通高中还是不难的,毕竟70%的普高率摆在那里,而剩下的市重点名额也可以争取。

  最后来说说学区房。

  两年前中考新政一推出,其实就应该明白公办学区房没啥大意思了,越是好学生扎堆,竞争到校名额就越难。

  当然,如果不是冲着名额分配,而是冲着学校的教学质量而去,那是可以理解的。

  问题在于,大家都是公办学校,教学经费差不多,老师素质也差不多,教学质量到底能差多少呢?

  无非是社区的差别,以及生源的差别。一般规律就是,越是贵的社区,生源质量就越好,其对应学校的升学率就越高。

  说到底,还是家长的差异。跟学校或者学区,扯不上什么关系。

  原创 依依妈妈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