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发布于:百学网 2012-12-19

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一、             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长江下游圩区的自然灾害与社会应对
  圩田开发是历史上人与自然互动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治田治水实践中创造的农田开发的一种独特形式。
  据统计,两宋318年间,长江下游圩区共发生水灾120次,旱灾93次,水旱灾害的发生率分别为37.7%和29.2%,远远高于当时全国的平均水平。一次灾害发生,少则几个州县,多则十几甚至二三十个州县同时遭受灾害。水旱灾害的发生不但会造成农作物减产,减少中央财政收入,也会摧毁民居,破坏人们的基本生活设施,严重的还会引发灾民流徙,造成社会治安恶化等社会问题。 
  宋代长江下游圩区自然灾害的频发除了受到自然因素直接影响以外,还与当地的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尤其是对圩田的过度开发,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系统,为自然灾害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废湖为田,或随意改变河道,众多的圩田将水道系统打乱,外河水流不畅,圩内排水和引水难度增加,造成“水不得停蓄,旱不得流注”的严重局面。同时,大量构筑圩田,也会影响到湖泊的蓄水量,使水无处可泻,容易发生水旱之灾。如在浙东,自从占湖为田之后,因为丧失了蓄泄的能力,造成连年水旱相循,“无处无水旱”的严重局面。长江下游地区人民大量利用湖边滩地修筑圩田,使湖面缩小,造成了生态的失衡,这是该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保证灾区人民生活的稳定和灾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在自然灾害发生前后,宋代政府积极地采取应对措施,减轻灾害对灾民生活的影响。 
  宋时,政府设有常平仓、义仓、广惠仓等仓储。常平仓主要用来调节市场粮价,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发生水旱灾荒时也可用于临时救济。义仓和广惠仓都是为救荒储谷而设的专门性仓储,其物资由平时储备,当灾害发生时,随时动用储粮对灾民进行救济。这些数目众多、类别不一的粮仓在长江下游各市镇广泛设置,星罗棋布,在宋代长江下游灾害救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宋政府十分重视圩区水利事业的建设,积极鼓励地方官兴修水利工程,水利工程的数量、规模、水利设施的管理与使用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尤其是开渠、建堰、修陂等以灌溉排涝为主要目的的水利工程占了半数以上。如阳陂湖、西湖、峰岩湖等,灌溉田地都能达到数千亩以上。这些水利工程对预防和应对水旱灾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圩堤的护养上,采取了人工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从工程方面加固圩堤,是人们治圩的主要举措,其方法是将圩堤的用料由原来的泥土换为石板,从而大大加强了圩堤的抗潮强度。在生物措施上则是在堤岸上植以各种树木,深植于堤中的树根勾络在一起,成为护堤的屏障。
  防灾之外,宋政府更重视灾时的救济和灾后的重建,使赈济与蠲免相结合,并建立恤民机构用以安置灾民,从而有效地减缓了灾荒对民众生活的冲击。为尽快恢复灾区的农业生产,政府除提供必要的支持外,还注意减轻灾民的负担,并通过设置一些恤民机构来安置无依无靠、无家可归的灾民。
除了政府的救灾举措外,圩区民间的救灾与救济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南宋,随着国力的衰微,政府救济事业逐步萎缩,而民间的互助行动却在民间组织和个人的积极推动下蓬勃发展起来。
                                  
1、 下列对宋代长江下游圩区自然灾害的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灾害频繁发生  B.受灾面积较大  C. 灾害季节性强   D.灾害破坏性大
2、下列关于宋代长江下游圩区自然灾害的成因的表述,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当地人过度开发圩田,破坏了生态环境系统平衡,直接导致自然灾害发生。
B.当地人开发的圩田打乱了水道系统,使外河水流不畅,圩内排水和引水难度加大。
C.当地人构筑大量圩田,影响湖泊的蓄水量,使水无处可泄,易发洪水灾害。
D.圩区人大量利用湖边滩地修筑圩田,致使湖面缩小,从而导致了生态的失衡。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代长江下游圩区发生的自然灾害,除自然因素外,更多的是当地人的人为因素。
B. 自然灾害发生时,宋代政府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减轻了灾害对灾民生活的影响。
C. 人们治圩的主要措施是采取人工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从工程方面加固圩堤。
D. 宋代长江下游圩区的宗族和民间救济十分发达,已成为政府灾荒救济的有力补充。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
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文帝命覆陇西牧簿,得隐马二万匹,帝怒,收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史千五百人,将悉殊死。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延众死。”帝寤,曰:“朕不明,乃至是。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遂皆以减论。擢左武卫将军。莅官劲正,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炀帝即位,遣持诏召汉王杨谅。先是,文帝与谅约,若玺书召,验视敕字加点,又与玉麟符合,则就道。及是,书无验,谅觉变,诘通,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大业中,与宇文述共破杨玄感,以功迁左骁卫大将军。秦、陇盗起,授关内讨捕大使。安定人刘迦论反,众十余万据雕阴。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初不与战,军中意其怯。通阳言旋师,而潜入上郡。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斩迦论并首级万余,筑京观于上郡南山,虏老弱数万口。后隋政益乱,盗贼多,士无斗志,诸将多覆。通每向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
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通势蹙,或说之降,曰:“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其训勉士卒必流涕,故力虽穷,而人尚为之感奋。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家尽没,乃留桑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刘文静遣窦琮、段志玄精骑追及于稠桑,通结阵拒之。琮纵其子寿往谕使降,通大呼曰:“昔与汝父子,今则仇也!”命左右射之,显和呼其众曰:“京师陷, 诸君皆家关西,何为复东?”众皆舍兵。通知不免,遂下马东南向,再拜号哭曰:“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遂被禽,送长安。帝劳曰:“何相见晚邪?”泣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帝曰:“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为秦王行军元帅长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帝命覆陇西牧簿           覆:审查
  • 1




B.谅觉变,诘通,通占对无屈   诘:询问、责问
C.通阳言旋师,而潜入上郡     阳:假装
D.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   徇:巡行
5、下列各项中,全都能正面表现屈突通“忠诚”的一组是(   )
①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  ②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
③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④通侯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  
⑤故力虽穷,而人尚为之感奋。⑥琮纵其子寿往谕使降,通大呼曰:“昔与汝父子,今则仇也!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②⑥     D.④⑤⑥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突通祖籍昌黎徒何,后迁居长安,曾出仕隋朝为官。屈突通十分爱惜士人,曾冒死劝议谏隋文帝,反对因牲畜财产而滥杀士人,深得文帝常识。
B.屈突通遇事从容,机智灵活。隋炀帝时,他奉诏前去召见汉王杨谅,在杨谅觉得事情有变,心生狐疑时,屈突通沉着应对,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C.屈突通骁勇善战,深谙兵法,曾与宇文述一起击败杨玄感、刘迦论等叛军,即使在隋末动乱不断、士无斗志的情况下,他也能保持不错的战绩。
D.屈突通崇尚气节,忠心耿耿,先后侍奉过隋代二帝,即使在隋朝政事混乱时也从无叛心,后兵败被俘,虽未殉节而死,但其忠心依然为唐高祖所称道。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寤,曰:“朕不明,乃至是。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显和呼其众曰:“京师陷, 诸君皆家关西,何为复东?”众皆舍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本诗作于作者被流放的途中。
8、有人说“独怜京国人南窜”中“窜”用的好,请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认为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3)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第Ⅱ卷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伦敦的夜晚总是灯红酒绿,这天夜里,两个中年绅士刚从豪华饭店里一番花天酒地后出来,突然看见马路边躺着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那流浪汉挣扎着向他们爬去,声音微弱地乞求道:“救救我……” 
  这两个中年绅士一听,乐了,其中一个叫斯蒂芬的对胖绅士笑笑,附在胖绅士耳边神秘地说:“嘿,伙计,我有个挺妙的主意。你看,我有的是钱,平时什么都早就玩腻了,不如这次我们拿人来当玩物!” 
  没等胖绅士发表意见,斯蒂芬就迫不及待地把地上这个饿昏的流浪汉带上了马车,来到一家小旅店。 
  流浪汉在小旅馆吃饱喝足后,便开始向斯蒂芬讲述他的悲惨经历:流浪汉叫大卫,是个孤儿,他流落到伦敦,找不到工作,一直没钱吃饭,终于饿得昏倒在地,幸亏好心的斯蒂芬救了他。
斯蒂芬拍拍大卫的肩,说:“我们做个交易怎么样?从明天开始,我每个月给你10英镑,而你只要每天待在房子里,准时在晚上5点到12点间,在同一扇窗户边放上一盏点燃的灯,而且要蒙上绿色的灯罩……” 
  大卫听得瞪大了眼,惊讶地看着斯蒂芬,斯蒂芬喝了口酒,接着说道:“就是说,你每天晚上必须在指定的这7个小时里,点着灯待在房子里,不许和任何人交谈,怎么样?”大卫激动地点着头说:“我愿意,我愿意。不过,请你告诉我,如此惬意的生活会延续多久?”斯蒂芬耸耸肩:“这不好说,也许一年,也许一辈子。”大卫高兴地叫道:“但愿真能是一辈子!不过,我想冒昧问一句,你要这种绿色的灯有什么用?” 
  “这是秘密!”斯蒂芬答道,“绝对的秘密。”大卫点点头,说:“好的,只要你寄钱来就行,我会按你说的做,你可以随时来检查!”就这样,一项奇怪的交易谈成了,流浪汉和百万富翁分了手,彼此都心满意足。 
  第二天晚上,大卫果然在房间的窗口边,亮起一盏柔和的绿灯。那晚,斯蒂芬得意地叫来胖绅士,对他说:“亲爱的伙计,你若闲极无聊,就到这儿来开开心。看看这窗户后面的大傻瓜,一个廉价的、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买来的、可以长期使用的傻瓜……我想,他待在这屋里什么也不能做,一定会无聊得变成酒鬼,再不就是会发疯……可他为了我每月给他的10英镑,他还是必须得等着,他就是这号角色!” 
  胖绅士摇摇头对斯蒂芬说:“这种把戏会有什么乐子?”斯蒂芬得意地说:“玩具……用活人制成的玩具,一道最美的佳肴!”斯蒂芬说罢哈哈大笑,挽着胖绅士扬长而去。 
  这可怜的大卫从此就待在这房子里,按月领取10英镑,准时点亮一盏绿色的灯,除此之外,似乎什么都不能做。 
  时间一晃就是8年。一天夜里,一个浑身脏兮兮的老人被送到了穷人医院,他是在黑黢黢的贫民窟里,走楼梯时不小心把腿摔断了。这个痛苦异常的老人情况看来很糟糕,因为骨头复杂的折口把血管都弄断了。 
  • 2




  医生为老人做完手术后,把羸弱的老人送回病床,老人很快就昏睡过去。当老人醒来后,他发现面前坐着的还是那位为他做手术的医生。 
  医生见老人醒来,说:“想不到又和你见面了!你还认识我吗,斯蒂芬先生?我是大卫,就是受你之托每天在点燃的绿灯旁当班的那位。” 
  斯蒂芬打量半晌后,咕哝道:“简直活见鬼!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大卫说道:“是的,请你告诉我,你的变化怎么这么大?”斯蒂芬痛苦地说:“我彻底破产了……我沦为乞丐已经3年了,可你呢?你是怎么回事?” 
  “我点了几年的灯,”大卫微笑道,“刚开始我出于无聊,发现房子里的书架上摆满了书,便翻来看,后来有一次,我翻到一本破旧的解剖学,那一整夜,我读了这本书,如醉如痴,天一亮就去图书馆打听当个大夫都要研究什么学问,得到的却是充满讥讽的回答。不过,我没理睬别人的讥讽……” 
  大卫顿了顿,接着说道:“有天晚上我回到家,突然看见窗外有两个身影,他们在往我窗户这边那盏绿色的灯看。我听到其中一个轻蔑地说:‘大卫———一个地道的傻瓜!他还期盼着别人许诺的奇迹出现……不过我现在觉得这是个荒唐的游戏,根本不值得破费。’那个人说这话时,没有发现我就在窗户跟前,而那个人,就是你。” 
  斯蒂芬尴尬地问道:“那后来呢?”大卫笑了笑说:“我用你之前给我寄来的钱买了很多书,为的是不顾一切地学习,学习。当时,我听到你羞辱我的话,本想出来揍你一顿,不过,正是由于你恶作剧的慷慨,我才成了一位有教养的人……”斯蒂芬羞愧地低下了头。大卫看了看眼前这个可怜的老人,说:“后来有一位大学生和我同住一个套间,他很同情我,帮助我,一年多后,我考取了医学院。如你眼前所见,我已经成了有一技之长的人……”大卫说完,沉默了。 
  斯蒂芬被大卫的经历震惊了,他说:“其实我早就不去你的窗前观望了,请你原谅我以前对你的伤害。”大卫拍了拍老人的肩膀,掏出怀表,说:“10点钟,你该就寝了,也许过3个星期你就可以出院。到时候给我打个电话,我会在我们的诊所给你安排一份工作。”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 身为流浪汉的大卫对斯蒂芬提出的交易非常满意,他起初并不明白斯蒂芬的用意,还希望这样的生活能长期下去。
B每晚燃起的绿灯对斯蒂芬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却让流浪汉大卫燃起了人生的希望。就在这盏灯下,大卫阅读了大量的书籍。
C胖绅士摇摇头对斯蒂芬说:“这种把戏会有什么乐子?”这表明胖绅士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十分反感斯蒂芬的恶作剧。
D斯蒂芬在大卫的房间前对胖绅士说的话被大卫听得清清楚楚,数年后,大卫将那些话说给斯蒂芬听,斯蒂芬当即向大卫致歉。
E 小说整体上运用了对比手法,情节设置精巧,作者通过表现斯蒂芬和大卫今昔命运的剧变,表露出人生无常的思想。
12、小说划线部分是怎样刻画人物的?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说结尾处大卫说的“到时候给我打个电话,我会在我们的诊所给你安排一份工作”这句话,体现了作者的匠心。请简要分析这句话的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9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都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 
B.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C. 黄山的秋色闻名遐迩,在海拔1800米的黄山上,火红、金黄、碧绿,落叶缤纷色彩繁多,它们交头接耳抱头翻滚,“滚”出了一片片大美黄山,秀色可餐。
D.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近日,上海市举行颁奖典礼,表彰被国家商业部评为“2011年度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海尔集团是获得该荣誉称号的企业之一。
B. 面对新的时代要求,亚欧双方应该进一步利用好“亚欧首脑会议”这一平台,增进信任,扩大共识,加强对话,深化合作。
C. 台湾检方在以贪污罪起诉马英九之后,马英九13日18时举行记者会,宣布辞去国民党主席一职,并决定参选2008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
D. 发展成就骄人自然值得自豪,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隐藏在GDP背后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1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古诗中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名句,在鲁迅笔下,知春、报春、不争春,正是崇高的野草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可贵的是,你虽知花叶不美,但仍散发着一点无名野香,给那里带去春色和生机。
①在雪的下面,“冷绿的野草”在初春的寒风中,散发着盎然的春意。
②严冬刚过,残雪犹存。③为使春意更浓,春色更娇,你甘当陪衬,默默奉献。
④待到春满人间,姹紫嫣红开遍,你却不居功,不争俏。
A. ④③②①  B.②①④③ C. ②①③④  D.③④②①
 
五、作文(50分)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请认真阅读以上材料,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确定立意,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答案:
1、C. 2、B. 3、A. 4、D. 5、C  6、C  14、C  15、D  16、C 
 
7、翻译句子(共10分)
(1)皇帝醒悟了,说:“我不明智,竟然达到了这样的地步。现在应当免除希达等的死罪,赞扬你的好建议。”(寤、乃、旌、善,各一分,句意1分)
(2)显和向众人喊话:“京城已经被攻陷,你们都在关西居住,为什么还要往东走呢?”众人都丢掉了兵器。(家、何为、东、舍,各一分,句意1分)
8、“京国人南窜”中的窜字是放逐的意思,作者用一个窜字,不仅点明了作者的身份和处境,更形象地体现了作者被流放的凄楚。(3分)
9、本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反衬。首句用“昔游”的快乐反衬今春的悲伤,第二句用“今春花鸟”的美景反衬作者的“边愁”,第三四句用湘江的北流反衬京国人的南窜,从而更好的表现了作者的悲苦之情。(5分)
  • 3




10、(1)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2)折戟沉沙铁未销  铜雀春深锁二乔。
   (3)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11、A B
12、运用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生动地刻画了斯蒂芬精神空虚、无视他人人格、爱恶作剧的形象。胖绅士提醒他这样捉弄人很无聊,而他为自己能找到新的捉弄人的方法而“得意”,“哈哈大笑”。可见其精神空虚无聊。他无视流浪汉的人格,将流浪汉当成了“玩具”“佳肴”。
13、这句话表明大卫心地善良。愿意帮助斯蒂芬。与小说开头做流浪汉时的大卫向斯蒂芬和胖绅士求助相照应,使小说结构更严谨。人物前后不同的命运形成横向和纵向的比照,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

  • 4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

陕西省宝鸡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

陕西省宝鸡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o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形成的特殊艺术形象来表达创作者思想情感,从而引起人们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自然科学...
2013-01-23

陕西省长安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陕西省长安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一、语言知识应用(每题3分,共21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脸颊(ji)瓜熟蒂落(sh)狩猎(shu)虚与委蛇(y) B.粗犷(guǎng)大煞风景(sh)哺育(bǔ)断壁...
201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