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请狮灯
据民间传说,家乡玩灯起源于唐朝。
传说唐朝贞观元年,经过太宗的文韬武略,让天下归心,四海歌舞升平,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龙心大悦,广告天下,在贞观二年上元佳节晚上,与民赏灯同乐。
各国使节收到消息,纷纷派出使节前来朝拜,回回国使节带来一头金黄色威武的狮子,西域使节送来了一大盆圆柱檀香,灵音寺罗汉带着佛祖的佛系和佛珠前来,嵩山和尚因为与李世民有渊源,在王仁则追捕李世民到嵩山时,被武僧鼎力相助脱险,李世民打下了江山,带着厚礼酬谢,故派出了二十四人的武僧队伍,各带一盏灯笼来到长安,其他的就不用细表。
临近上元节这几天,长安城里欢歌载舞,热闹非凡。魏征看到嵩山武僧带来的灯笼,马上叫人用白绸缎围起来,并扎些飘带,看到太白了又不喜庆,叫画匠画些人物,神话画在上面,头灯画的二龙戏珠,尾灯画的三凤朝阳,中间其余的灯画的天官赐福,三元及第,刘海砍樵等等各不相同,完成后魏征看着好象缺点什么,又叫人做两个排灯,一个放前,一个放后,前面一个排灯上面写“大唐天朝”四个大字,下方写“贞观二年”。后面一个排队上面写“上元佳节”四个小字,中间写“普天同乐”四个大字。
这边,回回国的狮子野性难灭,这不灵音寺罗汉拿着佛祖的佛珠在驯化。
到了上元节晚上,整个长安城人山人海,笑语欢歌,皇宫外面,香烟缭绕,锣鼓喧天。这时惊动了唐太宗,走出皇宫,看到外面灯火辉煌,人头涌动,看到二十四盏灯依次摆开,这边魏征举起“大唐天朝”的排灯在前面,那边长孙无忌举着“普天同乐”的排灯在后面,文武百官齐来捧场,打锣的打锣,敲鼓的敲鼓,正前方放好桌上,摆好三牲,炉上点着三大根圆柱香,下面烧着黄裱,各国使节对天子仰首挥手,看这热热闹闹的场景,唐天子龙步向前,挥手一喝:
香烟缭绕紫瑞升,
锣慢打来鼓慢叮。
敬德拉开钗两扇,
咬金鼓槌来定音,
秦琼水锣咣咣响,
罗成马锣响叮当。
文武百官齐出动,
太平之年君民乐,
我来作个请灯人。
红灯来自嵩山僧,
灵音罗汉带佛珠,
回回国里派金狮,
一起来到长安城。
正月十五上元节,
普天同庆赏花灯。
红灯一品朝天盏,
二龙戏珠二盏灯,
三元及第灯三盏,
四季清平四盏灯,
五谷丰登灯五盏,
六贺同春六盏灯,
七子团圆灯七盏,
八仙庆寿八盏灯,
九子宝莲灯九盏,
十举成全大米灯。
还有十二花童子,
共计二十四盏灯。
头灯本是孟姜女,
尾灯应是柳毅君。
老者多福多寿灯,
幼者多子多孙灯,
姑娘挑花绣朵灯,
学生金榜题名灯。
说了一声又一声,
老者接了狮子灯,
多福多寿又逢春。
幼者接了狮子灯,
多生儿子又添孙。
学生接了狮子灯,
进京赴考头一名。
姑娘接了狮子灯,
挑花绣朵样样能。
农夫接了狮子灯,
田地庄稼好收成。
打工接了狮子灯,
工资翻番赚金银。
老师接了狮子灯,
学生个个考头名。
求子之人接狮灯,
必定秋后喜添丁。
单身男子接狮灯,
姑娘排队等进门。
老板接了狮子灯,
生意做到纽约城。
生意之人接狮灯,
日做生意斗量金。
瞎子接了狮子灯,
一双眼睛放光明。
瘸子接了狮子灯,
丢掉竹棍绕京城。
秃子接了狮子灯,
满头黑发又重生,
理发之人接狮灯,
剪出潮流日日新。
司机接了狮子灯,
开车万里平安行。
放牧之人接狮灯,
牛羊成群满山林。
瓦匠接了狮子灯,
手艺越来越高明。
木匠接了狮子灯,
艺比鲁班高三分。
当官之人接狮灯,
官运亨通步青云。
八十八项说不完,
八十八项未说清。
说了一声又一声,
弟子请灯真诚心。
桌子下面烧黄裱,
桌子上面摆三性。
香在炉中腊在台,
腊在台上朵朵开,
早上开花添紫瑞,
晚上开花福寿来。
桌上酌满三杯蒸,
说起酒来酒有名,
杜康煮酒到如今,
李白斗酒诗百篇,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头杯米酒敬狮神,
子子孙孙做翰林。
伸手拿起二杯茶,
说起茶来茶有家,
茶是南山珍枝叶,
水是老君喷的花,
王母娘娘烧开水,
金童玉女奉香茶。
二杯茶来敬罗汉,
世世代代做高官。
三杯米酒敬红灯,
男女老幼永康宁。
说过一声又一声,
自从此时请灯后,
一保是国泰利民,
二保是风调雨顺,
三保是三元及第,
四保四季永安宁,
五保是五谷丰登,
六保六畜满山林,
七保人人都孝顺,
八保八方财广进,
九保万物无伤损,
十保十全永太平。
说了一声又一声,
再把金狮请起身,
自从今日请灯后,
荣华富贵万年春!
佛祖及玉皇大帝看到人间上元佳节,火树银花,载歌载舞,每个人脸上充满着欢乐开快的笑容,这就是大唐盛世的场面。
看到金狮,罗汉,红灯在人间玩得兴奋不已,斗志昂扬,过完上元佳节,马上召到南天门,给予嘉奖并全部封神。所以后来请灯都用“敬请诸神下凡尘”。
后来人们被“孟姜女”忠贞的爱情故事及“柳毅传书”的精神所感动,把头个排灯当孟姜的化身,后面的这个排灯当柳毅的化身。
经过历史的演变,时代的创新,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现在的奉彩与当时李世民大有不同,希望我们大家能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作者:王执远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