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文学作品

原创好文丨铁打的传承,流水的“班逗”

原创好文丨铁打的传承,流水的“班逗”...
2022-07-23

转瞬已到古稀年

时间,人生的时间,就像一根黄瓜,咬不了几口,就到黄瓜屁股了。这不,还没怎么混,就年将八旬了。说点啥呢?忽然想起七十岁生日时诌过的一篇文字《转瞬已到古稀年》。宣化公众号上,我大概是年纪最大的作者吧?老没出息,这类自诩老迈的文章大概也没人愿意写...
2022-06-09

紫色的记忆

紫色的记忆 文|朱梦娇 清晨,大雾笼罩着整个城市。我独自漫步在宁静的小路上,浓浓的雾气挡住了我的视线。忽然,远方传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朗诵声。我循声望去,隐隐约约望见一片炫紫。那熟悉的紫色,是那么的活泼、那么的俏皮 小姗是一个酷爱紫色的...
2022-06-08

纪念皖南小镇

纪念皖南小镇 文|邬嘉颖 画画偷闲的时候,那些速写西递的记忆片段,就会在我脑际迭现,有如黑白影片在慢格回放,把我又带回皖南黄山脚下的那个让我魂牵梦萦的小镇西递。 与西递结缘是在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深秋,我们这一群艺术的爱好者结伴来到了这里,到小镇...
2022-05-27

热爱厨房,热爱生活

蒋韵女士的新作《北方厨房》主要讲述了奶奶主厨时期、妈妈主厨时期以及作者主厨时期的一些故事。这部作品还有一个副标题一个家庭的烹饪史。文章里面,多次提到一些美味的菜肴,特别是奶奶,厨艺高超,能满足家庭各种口味,妈妈的厨艺都受到了奶奶的影响,算...
2022-05-27

梁晓声:我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

我永远忘不了这样一件事。 某年冬天,市里要来一个卫生检查团到我们学校检查卫生,班主任吩咐两名同学把守在教室门外,个人卫生不合格的学生,不准进入教室。我是不许进入教室的几名学生之一。我和两名把守在教室门外的学生吵了起来,结果他们从教员室请来了...
2022-05-25

心语

心语 文| 邱雨晴 在心土上播下一颗种子,浇水施肥,一个个春秋过去了,种子长成了幼苗,幼苗开出了绚丽的花朵。迎着春日的第一旭阳光,在灿烂地微笑。 阳光明媚的早晨,春天的太阳总是那么柔软,花朵尽情享受这春光的抚摸,绿叶衬托这娇嫩的花,小心翼翼,似...
2022-05-25

一年学个庄稼佬

发表于 收录于合集 一九八二年的元宵节,吃了午饭还没有收碗筷,我就陪着父亲,母亲喝茶,并跟他们说:我想去罗山县城找大爷给介绍一份工作(我有位大爷在罗山县当局长,探家时路过他家,他曾允诺过)。我妈一听就先发话了:耙锄落地稳,种田是根本,去年分了...
2022-05-22

读诗品乡味

发表于 收录于合集 仔细地阅读了《竹竿河诗集》,慢慢的品味,给我的感觉似乎是摆了一桌品种多样、内容丰富的大宴,完全相当于宣化店版的满汉全席。有高端大气的豪华硬菜,也有简单朴素的家常小炒;有味道鲜美的山野珍肴,也有开胃下饭的萝卜咸菜;有全国各地...
2022-05-21

从“破坏分子”到“修理专家”

从破坏分子到修理专家 文 |薛汉忠 又一张椅子修好了。当我在班里不指名地表扬这桩好事时,学生钦佩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一个高个子男生。 他叫沈某东。前不久,被评为班级里的爱护公物积极分子;最近,又成了团支部的重点发展对象。 可是,同样一个沈某东,在...
2022-05-20

在农村“三治”专班的日子里

读罢乡友陈明撰写的《我们在三治专班》和《曾家祠堂里的三治专班》两篇文章,又勾起了我对三治专班一些往事的回忆。过去农村的治山、治水、治田确实是很艰苦的,为此我也曾写了一篇《那年,我十七》一文,记叙了当年我在三治工地丰店水库等处的奋斗经历。我...
2022-05-19

柳袁照:三条路,你走哪一条?

善待踏上的每一条路 三条路,一条通到海里,一条通向森林,一条通入小巷。可以让我们自由选择,我们会选择哪条路呢?越过大海是彼岸,进入森林是浪漫,走入小巷是日常的生活。这是一个站在春天的选择,一个去夏天,一个去秋天,一个去冬天,我们可以自主地选...
2022-05-17

门槛王

门槛,估计大家都知道,就是门框下贴地面的横木板,有高有低,有大有小,如果你没印象,到附近的寺庙看看,一目了然。但门槛王,估计大家都不知道,这是我们那里的专有名词,或者说土话,说的是在门槛内称王。一个人在家里穷横穷横的,谁都惹不起他,想干啥...
2022-05-16

竹竿河畔墨宝香——写在《竹竿河诗集》出版发行之际

期盼已久的《竹竿河诗集》出版发行了,这本书的汇编到付梓倾注了主编和编辑们的心血。当我在异乡江城收到李主编寄来的快递,打开包裹时,诗集精美的设计,熟悉的大悟县第一高峰五岳山画面映入眼帘,那浓浓的墨宝香沁人心肺。这是来自家乡宣化店,汇总了五岳...
2022-05-16

读《竹竿河诗集》有感——一航拍散白儿

收录于合集 作为本书一个不称职的责编,勉勉强强挂上了号,不仅是帮主的信任与厚爱,更是五岳山下、竹竿河畔这片红色热土上众多文友、诗友们的抬举和支持。 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很好的与帮主打好配合战,属实有愧。犹记得帮主第一次提出汇编宣化店诗集这个...
2022-05-13

“娃娃周记”点亮幼儿童年

引用本文请注明: 宋爱华,沈玉华.娃娃周记点亮幼儿童年[J].基础教育课程,2022(08):74-80. 娃娃周记是一种由幼儿对已经发生的事情与情节进行信息整理、加工与提炼,以口述与绘画(图画、文字、符号)的方式记录下事件的主要内容、要素和自己的想法,然后由成人...
2022-05-12

“环滁皆山”探源

环滁皆山探源 图文 |薛汉忠 环滁皆山,是欧阳修《醉翁亭记》里描绘滁州城的名句,古往今来,流传甚广。但是,当你到滁州实地考察,却会很快失望。因为滁州除西面、西南、西北有一点山外,其余都是平原;既不能环滁,更谈不上皆山。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当时的滁...
2022-05-11

他曾经来过——《竹竿河诗集》编写手记

收录于合集 在宣化店作者为主的诗歌合集《竹竿河诗集》印刷完毕,即将发往作者手中的时候,我的心中却不免有几分沉重,因为有一位作者已经于今年2月永远离开了我们,他无法读到付印的诗集了,也无法看到他那平和的简介了。他就是华永涛老师。在他的同事和好...
2022-05-11

寻觅醒悟的起点

一 小琳又出走了。在我家访时,小琳的父亲长长地叹了口气,精疲力竭地说:薛老师,对这孩子,我无能为力,只好让她退学算了看着小琳父亲那失望的神态,我陷入了沉思。小琳是个早熟的姑娘,曾因恋爱和出走留过级。现在刚升入初三,她老毛病不改,再次出走了。...
2022-05-10

赶集

据史料记载,赶集一词始于汉初,当时官府为了方便乡民由物资物的有效交换,在规定的地点、日期、时间内进行各种物资交易,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这就是赶集。在农村广阔天地里,自然形成了数以万计的大小集市,千百年来,为百姓安居乐业,养家糊口起到了无可...
202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