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上海不学英语了?不考英语了?

发布于:百学网 2021-08-18

上海不学英语了?不考英语了?

  不学英语了?不考英语了?这个说法的起因来自于【上海市中小学2021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公布,文件中这么写,“根据市教委有关文件的要求,小学生学业评价严格实行等第制;小学阶段不进行期中考试或考查;小学一、二年级可进行期末考查(一年级不得进行书面考查);三、四、五年级期末考试仅限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其他学科只进行考查,考查形式可灵活多样,严格执行等第制。”

  其实,“不学英语,不考英语”的建议并非是新生事物,早在2017年,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宇华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董事长李光宇就说:“把上英语课、早读、自习、写作业、课外辅导的时间加起来,小学生大约每天要花1小时学英语,初中生1.5小时,高中生2小时。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三毕业,每个学生至少要在学英语上花费5292.5个小时。如果按照每天8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来计算,在一个孩子最美好的10年时光里,竟然将近五分之一(18.13%)的时间都花在了英语上。”

  如果总结一下“不学英语,不考英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说,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在大学毕业后,英语鲜有用处,12年英语学习瞎耽误了时间和资源。其二说,从来没有见哪个国家全员都要学汉语的,为什么我们中国要全员学英语?“

  很多人认为外语学习在改革开放前是系统性缺失的,但是我查阅文件,却发现早在196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就下发了关于外语教育七年规划两个文件的批示,分别是,《关于外语教育七年规划问题的报告》和《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文件开宗明义地指出了在全国开展英语教育的目的,第一,把世界革命运动继续推向前进;第二,加速我国的四个现代化,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文件同时指出,“要指出外语工作是当前国家迫切需要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动员大批出身好、品学兼优的学生投考外语院校,以充实外语干部队伍并逐步改变这支队伍的阶级成分。“

  文革期间,各种学科武功尽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决策使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起来,英语教学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迎来了第二个春天。从1978年开始,教育部应小平同志“重视中小学教育”的指示,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法案),重新在英语课的开设、教学目的和要求、课时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同时根据我国外语教学的具体情况邀请专家学者重新编写中小学英语课本。

  1980年全国高考英语按总分30分计入总分,当时语数政都考,理科加理化,文科加史地,每科分数100分,加上英语总分为530分。81年英语按70分计入总分,82年后英语分也到达满分100分了。从1983年起,英语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掀起了一股学英语热潮,英语从此被提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英语学习被炒高到神级别的学科,我记得大概是在93年左右。因为正是在一年前,92小平南巡讲话给改革开放定了性,鼓了劲。经济层面上,三来一补政策在沿海地市全面展开,外贸业务的蓬勃需要英语学科的普及。教育层面上,出国留学也出现了第二个高潮期,也就是在那一年,我开始知道英语学习是需要依靠机构的,当初的英语教培的行业大佬,叫上海前进,而三年后,新东方横扫市场。

  英语的重视程度之所以如此之高,我认为并不是K-12的教育管理部门拍脑袋制定的决策。拿本科教学要求来看,从93年开始,英语四级是拿到学历证的必备条件,而英语四级是全国统考,不像其他科目的考试,在大学里面靠搞好师生关系或者同学关系就能轻易过关的。到了大学,你可以不学语文,不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不好好学数学政治,但是英语仍然必须要硬着头皮上好好学。更不用说后面的考研需要,考博需要。反推K-12的教育,只要是准备上高中考大学的同学,那就都必须把英语学好。

  国家强基计划的实施,目的是重整基础学科的研究。如果评价全球高校的科研能力,最能代表高校科研水平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海外高校一骑绝尘,远远领先中国。就算是拿中国的机构软科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来看,在前100的高校中,中国仅仅占据七席(清华、北大、浙大、交大、复旦、中科大、中山大学)。强化基础学科的研究,必定要重视国际交流;提升中国高校的学术排名,更需要英文论文去冲击国际顶级期刊。我曾经和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的教授交流过招收博士生的要求,她们的看法是,单从学术发展潜力的角度来看,希望她的学生数学和英语都要非常好!高考高分段的考生,研究能力再怎么强,没有英语能力的支撑,学术拓展的空间也极其有限,那就更不用谈振兴国家基础学科。

  如果说长期的职业发展,并不一定见得要用上英语。但是在职业起步阶段,良好的英语英语能力,的确可以让毕业生的职业起步更加快一点,更高一点。九七年我大学毕业,当时正赶上苏州工业园区的大发展,基本上大学毕业加上一些英语的交流能力,就能够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我的同学中但凡英语过了六级的,基本上都去了像旭电、艾默生、格兰富、诺基亚、富士通这些优质的企业,起薪在当年已经远远高于一般的毕业生。而今,不说北上广深,21届学生毕业回到苏州就业,又赶上了苏州市万亿产业提升的窗口,智能装备、生物制药、新材料、航空航天这些都需要参与国际竞争的重点行业中,英语能力是评估应聘者综合素质的重要尺度之一。

  学不学英语,考不考英语,不是像李光宇代表说的就是什么简单的浪费时间问题。只要是关系到国家政治发展、经济发展、科学发展、文化发展的产业或学科,本来就需要大量基层人群资源和时间的投入。如果说是浪费时间和资源的话,奥运金牌计划大浪淘沙的选拔机制还要不要搞呢?一带一路大国崛起、全球化经济融合、基础科学的精进发展,又有哪一个不需要英语学科?更何况,只要是能够被用来进行社会分层的工具,都不会消失。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