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高考性价比最高的大学
一、她被误解为... ...
她常被误解为“在福建”
她常被误解为“民办大学”
她常被校友自嘲为“福建大三本”
她常年被誉为“中国高考性价比最高的大学”
二、她实际是... ...
她曾经是亚洲排名第一的大学
她的学部委员(现在改称“院士”)数量占全国1/3
三、她是谁
她是东南大学,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985、211大学,享誉海内外的研究型大学,国家2017年第一轮“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老牌的“四大工学院”之一,“建筑老八校”之一。
东南大学地处江苏省南京,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坐落于南京市中心,东枕钟山,西邻钟鼓楼,北临玄武湖,是六朝宫苑和明朝国子监遗址所在地、国立中央大学旧址。
东南大学素有"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称,闻名于建筑,见长于工科,优势于理科,精品于文科,特色于医科。
2017年第一轮“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11个学科入选位列全国并列第8。
2022年第二轮“双一流”建设,12个学科入选位列全国并列第8。
5个学科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获得A+,位列全国并列第8。
6个学科在2022年教育部第五轮全国学科评估中获得A+,位列全国并列第8。
备注:教育部第五轮全国学科评估没有公开。
新揭牌集成电路学院并获批全国首批"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牵头组建的国家首个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简称“EDA国创中心”),瞄准国家“卡脖子”问题。突破EDA关键核心技术,开展国产EDA示范应用,打造全球创新高地,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创新基地。
获批全国首批12家之一、江苏唯一未来技术学院。
获批全国首批10家之一、江苏唯一国家未来产业科技园。
获批全国首批、江苏唯一的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拥有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中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瞄准国家“卡脖子”问题。
说明:生物医学工程,既不属于生物类,也不属于医学类,而是一个理、工、医综合性交叉的高精尖学科。
四、建校历史
东南大学历史悠久,起源于1902年建校的三江师范学堂。1906年5月,两江总督周馥易“三江”为“两江”,并根据《奏定学堂章程》条例,定名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
1914年8月,江苏省决定在两江师范学堂原址基础上筹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0年4月,郭秉文提出在南京高等师范的基础上创办一所国立大学的议案。1921年,教育部核准《东南大学组织大纲》。
1920年代,国立东南大学曾与北大形成南北并雄之势,是当时唯二的国立综合性大学,同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两大支柱,留下了“北大以文史哲著称, 东大以科学名世”的盛誉。
1927年7月,教育行政委员会明令将原国立东南大学等江苏境内的9所公立学校合并,组建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2月,第四中山大学奉训令改称江苏大学。两个月后,大学委员会又将江苏大学改称为国立中央大学。
抗战时期迁至重庆、成都等地,史称“重庆中央大学”。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央大学又返回南京办学,拥有理、工、医、农、文、法、师范7个学院、43个系科、26个研究所,其规模之大、院系之多、学科之全、水平之高、学生之众,居于全国高校之首。
1948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央大学超越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位居亚洲第一位。
1949年8月,国立中央大学接华东教育部通知,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后,多科性的工业大学——南京工学院成立了。
1988年,南京工学院更复故名为东南大学,开始由工科大学向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转变 。
五、校园文化
(一)文化底蕴深厚的四牌楼校区
四牌楼校区,正门进去就是国立中央大学期间建设的大礼堂,于1931年4月底竣工,国民政府时期的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就在大礼堂召开。
四牌楼校区西北角的一株桧柏,六朝时期梁武帝亲手将此树植于宫苑之中,距今已有1500年树龄。隋军灭陈之后将建康城邑宫苑全部平毁,而此树却自兵火中幸存。明朝国子监建在这株六朝松所在的南朝宫苑旧址上。六朝松成为南京文脉流传千年、历丧乱而不息的象征,成为东南大学的精神象征。
六朝松
四牌楼校区还是著名的影视取景基地。比如《人民的名义》、《致青春》、《七月与安生》、《建国大业》、《少年班》等等。
《致青春》
《建国大业》
(二)美丽现代化的九龙湖校区
六、新时期的东大
很多人不知道,东南大学其实是两条路发展的大学,一条是电子信息, 另一条是土建交医。
新中国第一台机器人,就是30多位东大师生设计研究的,1960年在东南大学大礼堂展出。
南京长江大桥的桥头堡,就是1968年东南大学校方主持设计,学生参与建设的,如今被列入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入选名录。
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有“中国天眼”之称的项目于2016年正式落成后,国家天文台特意来信,感谢东南大学为此做出贡献。
2018年10月正式通车的港珠澳大桥,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仅需30分钟,这座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担任这项奇迹工程的总工程师和总设计师均是来自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的世界首例无金属钙钛矿型铁电体项目,表明中国在分子材料领域又一次走在前沿,入选201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东南大学攻克“宽带移动通信逼近传输技术”这一世界级难题。2019年3月,国家863计划5G重大项目在东大通过验收。
2021年,东南大学的“CMOS 毫米波芯片与大规模集成相控阵”项目,突破毫米波通信距离受限瓶颈。
从解决三峡大坝的600万立方米混凝土不开裂的历史性难题(完工至今,600万立方米大体积混凝土未发现裂缝,简直是世界建坝史上的奇迹),到攻克被西方垄断10多年的纳米脂质材料关键技术。
从嫦娥号探月地面模拟机的制造,到神舟飞船、预警机、高铁,都能找寻到东大人奋斗的影子。
一个世纪以来,东南大学为祖国输送了33 万各类优秀人才、200多位两院院士。
七、东大的杰出校友
东大的荣耀,离不开先辈和杰出校友们的努力,建校以来,东南大学群星璀璨,例如。
“中国的居里夫人”吴健雄(实际其成就超过了居里夫人),1934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东南大学前身)物理系。2021年2月11日,国际科学女性日,美籍华裔女性物理学家吴健雄即将与爱因斯坦、费米、费曼等人类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享有同等殊荣,将登上美国邮政局发行的永久邮票。
走出了任新民、黄纬禄、钱骥、朱光亚、赵九章5位“两弹一星”元勋
从上至下、左至右分别为任新民、黄纬禄、钱骥、朱光亚、赵九章
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中国现代科学家》纪念邮票中,源自多位东大人。(下图)
邮票图1 梁希:促进了新中国林业蓬勃发展的林学家。1933年,到国立中央大学(东南大学前身)森林系任教授兼系主任。
邮票图2 茅以升: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桥梁学家。1922年,任国立东南大学教授,筹建了土木、电机两系,成为东南大学工科奠基人。
邮票图3 严济慈:中国研究水晶压电效应第一人、物理学家,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前身)和国立东南大学物理系。
邮票图4 周培源:著名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
该套邮票中的3位大师来自东南大学。
《中国现代科学家》纪念邮票。(下图)
邮票图1 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并推动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曾任国立中央大学代理校长。
邮票图2 竺可桢:创立了中国物候学的气象、地理学家。曾任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
邮票图3 吴有训:对X射线有着卓越研究。曾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
邮票图4 华罗庚: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的数学家。
该套邮票中的三位大师和东大渊源颇深。
熊庆来,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曾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办算学系。(下图)
中国“建筑四杰”之三——刘敦桢、杨廷宝、童寯长期在东南大学任职。(下图)
2023年6月6日,东南大学迎来了121周年校庆,“峥嵘新甲路,东南再出发”。
东南大学,止于至善,人才报国,服务国家;家国情怀,国际视野,造福人类。
东南大学,真正做到“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的理想与抱负。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