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生陈志瑜:中国法学界就需要这样的人
陈志瑜,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外国语学校,被保送至 清华大学 法学院。平时常以“人与人运气不同乃天经地义,但运气主要取决于一个人本身也确凿无疑”勉励自己。看王小波和余华,也看培根、爱默生,喜欢《培根随笔》的旁征博引和精妙比喻,更喜欢培根能够用凝练的语言将本身复杂的事物表达清晰。兴趣广泛,热爱生活,会弹古筝,会写书法,是Eason的忠实歌迷。
胸怀家国梦,我为法律狂
当得知自己被如愿以偿地保送到了 清华大学 法学院时,陈志瑜开心得几乎要蹦起来。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天生就觉得自己是学法律的。”
说起是怎么喜欢上法律的,志瑜说,可能是小时候看到的一个关于公益律师郭建梅的广告吧。这个广告让小小的志瑜看到了法律所拥有的伸张正义、扶助弱势群体的力量,也坚定了她将此作为一份事业的决心。
“我希望自己将来也是那样的一个人,充满着理想与热情,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志瑜说。
在妈妈眼里,志瑜是个有大志向的人,关心家国大事。身在福建,电视上能看到许多台湾方面的新闻,妈妈说在家里总能见到她在看新闻报道节目,并且她总是乐于发表自己的“高见”。
最激励志瑜坚定她学习法律决心的是清华招办老师的一句话。去年招办老师在厦外和大家交流的时候,曾要大家说出自己的理想,志瑜便借着药家鑫案件和老师讨论了一番舆论和司法权威的话题,被招生老师大赞“中国法学界就需要这样的人”。
对于中国法律的现状,志瑜已经有了她自己的思考:司法的权威要保障,如果想要更好地为民服务,就需要完善法律,增加操作的灵活度,而非为人情或舆论所左右。同时她还多次强调大众在法律知识方面的匮乏、法制观念的淡薄的社会现状,条分缕析,娓娓道来,无一不切中要害。
志瑜最近在读《培根随笔》,引用培根的话说:“若不以保障人民幸福为目标,法律就是刁难人的陋规,是未得到神灵启示的神谕。”志瑜将其作为自己学习法律的目标——“不管怎样钻研,我的决心就是要让更多的人过上公平、幸福的日子。”
淡定又从容,恬静且大气
志瑜不仅有着一颗坚持向往法律殿堂的决心,更有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和一份从容淡定的心态。
“保送生面试的时候,全篇文章,几乎通篇都是不认识的单词,但我最终还是咬牙把它读下来了。”或许正是没有因为自己抽到了一篇难度特别大的文章而慌乱,所以当后来的话题涉及到自己所熟悉的法律专业的时候就答得比较顺利、流畅了。保送结果公布后,她的分数比保送分数线高了整整50分,顺利地进入了法律专业。
“出来后,发现其他很多人都是哭着出来的。这才知道原来我还算淡定从容的。”她笑道,“我都不记得上一次哭是什么时候了呢!”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