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物理系
自1896年上海交通大学(原南洋公学)建校以来,物理教育就始终贯穿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1900年在新落成的中院“辟格致室,内置理化仪器、博物标本等供学生试验之用”,1906年扩大规模改称物理试验室,是学校最早创建的试验室之一。学校是把物理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从西方引入中国的最早大学之一。100年前,中国第一位获得物理学博士的李复几先生也是该校的毕业生。
1928年学校决定成立物理系,是国内最早创办的物理系之一。1930年9月,学校又将数、理、化三个系扩充成立科学学院(1938年后改名为理学院),裘维裕教授任首任院长兼物理系主任。1952年因院系调整停办物理系,仅留下物理教研室,为全校各院系学生上普通物理课及实验课。1978年重建应用物理系,2001年应用物理系改名为物理系。
百年来交大物理学科名师荟萃、桃李满天下,汇聚和培养了裘维裕、周铭、赵富鑫、胡刚复、叶蕴理、周同庆、方俊鑫、吴有训、程守诛、蔡建华、雷啸霖、李家明、汪道涵、钱家骐、胡国定、钱皋韵、华中一、匡定波、吴杭生、龚昌德、方守贤、顾敏、郑杰、叶军、丁洪等杰出人才。
物理系的凝聚态物理、光学和理论物理三个学科于1981年至1986年先后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设立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获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设立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996年光学学科被上海市教委批准为上海市重点学科。2002年凝聚态物理学科成为我校历史上第一个理科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凝聚态物理学科通过了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的评估考核,光学学科成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物理系还拥有“半导体量子结构和量子过程调控”教育部创新团队和“人工结构及量子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凝聚态物理研究所
凝聚态物理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1981年)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点之一。目前设有凝聚态光谱与光电子物理实验室、新型功能晶体生长实验室和计算材料物理实验室。
原子分子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目前主要从事激光等离子体物理,低温等离子体物理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包括惯性约束核聚变能、基于激光等离子体的新型粒子加速器、新型辐射源技术、强激光与稠密等离子体作用数值模拟方法、等离子体纳米技术、超快电子衍射成像,其他强场超快现象研究等。
粒子物理宇宙学研究所
成立于2009年2月,主要从事国际前沿的粒子物理、核物理、天文学和宇宙学等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并培养相关领域的人才。
国家工科物理教学基地
由基础物理教研室、物理实验中心和基础物理CAI研究室组成,2004年通过验收与评估。教物理实验中心于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8年,“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物理教学基地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4]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