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历年高考满分作文汇总【2014~2016】
2017高考已进入最后阶段的冲刺。作为高考语文中的重头戏,高考作文受到考生的高度关注。那么,如何写好一篇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福建历年高考满分作文汇总【2014~2016】。供各位考生欣赏。
点击查看: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
1福建2016高考满分作文:风度
风度是什么?是一欠身的优雅,还是一举手的潇洒?是一壶酒的醇厚,还是一卷诗的风流?
都是,又都不是。风度,是心灵深处开出的花。
树上,挂着一柄削金断玉的宝剑。受者已逝,赠者已远。
或许,后人会笑延陵季子之愚:徐君不能复生,挂剑于树只会让国之珍宝落入乡间愚氓之手。然而,透过历史重重的迷雾,我似乎看见了季札挂剑一刹那的画面,神情面容多少有些模糊,但举手投足间却分明有一股潇洒的风度。
“剑值千金却又如何,怎能重过我对本心的然诺?徐君,一面之缘,阴阳两隔,并不能阻挡我向你践守心盟。魂归来兮,这剑,你拿去吧!”他转身登车,绝尘而去。
望着树上的宝剑,我领悟了:季札的潇洒风度来源于他践得心盟之后的平静与坦荡。
天外,传来惊天地、泣鬼神的琴声,琴声里满是鲜活的魏晋风度……刑场上,一人着宽袍大袖,岿然端坐,那琴声从他流转的十指间倾泻而出,他是嵇康。五千个人侧耳聆听:有人紧闭着眼,深锁着眉,似在费神地琢磨着什么;有人定睛瞧着那双上下翻飞的手,似在努力地探求着什么……一曲终了,弹者起身长叹:“《广陵散》今日绝矣!”言罢从容赴死。《广陵散》果真从此而绝,因为那五千太学生无一能懂嵇康,后人也多难懂嵇康。其实,绝的不仅是《广陵散》一曲,还有嵇康寄寓其中的情怀。后人做不到心在物外、身与神游,纵有名琴也弹不出《广陵散》;后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纵有名师也练不出《广陵散》。
望着归于空寂的刑场,我蓦然明白了:嵇康的绝世风度来源于他内心的超脱淡泊。
风度,是心灵深处开出的花。若不曾有践得心盟之后的平静坦荡,就算你效法季札,将千金之剑置于丘墓,那“潇洒”二字仍不能用以描摹你的风度,因为这充其量也只是你刻意摆出的“腔调”而已。若是你没有嵇康的淡泊,没有嵇康的风骨,纵使你再琴艺超卓,也只能姑且仿一仿他岿然端坐的姿态,绝弹不出《广陵散》的绝世风度。
只是,当下的一切都太快了、太急了,似乎让人来不及为“风度”之花培土、浇水,呵护它发芽、长大、开花。于是,一些父母花费重金将儿女送入贵族礼仪培训班,以为几个月的训练便会使家中的“小太阳”练就温文尔雅的绅士淑女风度。殊不知风度的培养无法速成,零零星星学得的那些中国古代或是西方社会的社交礼仪并没有将与之匹配的精神内涵传递给年幼的孩子,因而家长所期盼的风度自然成了无本之木,难以萌芽,更遑论长大、开花了。
更可悲的是:当下高速的、物化的生活使人变得极度功利,有很多学生已不再愿意慢慢为“风度”之花培土、浇水,在他们的心中,“利”的地位是“义”无法企及的。
一份上海“90后”学生如何看待作弊的问卷调查显示: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无所谓”或“只要能取得好成绩就可以了”,23.8%的学生承认“会跟随别人作弊”。调查得到的结论却是:上海学生阳光自信却太重实惠。对后一半,我认同;而前一半,我完全无法理解:所谓的“阳光”原该是怎的一种令人折服又令人舒适的风度啊!一群把诚信当废纸随意丢弃而将微利奉为圭臬的人怎会拥有“阳光”的风度呢?
望着季札、嵇康在现实中渐渐消逝的身影,怀想着那守信坦荡、超脱淡泊的绝世风度,我不禁感慨:
“风度”——这是一种多么特殊的花!你不必也不能刻意地播种它,但你必须调适好心灵的土壤,使其明净透彻而又涵养丰富,唯此,“风度”才会在其中生根、发芽、长大、开花!
1福建2015高考满分作文:鹰的孩子
?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一只老鹰非常饿了,它飞到森林中去找吃的,这只老鹰碰到了一只猫头鹰,那只猫头鹰说:"你要找吃的呀,那儿有许多东西吃,飞过这条小溪就到了。不过要记住,不要吃我的孩子。"老鹰说道:"好的,谢谢你,不过我不知道你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我的孩子呀,是最漂亮的那个小鸟。"于是老鹰告别了猫头鹰。小溪那边果然有许多小鸟,老鹰生怕吃到猫头鹰的孩子,于是它找到它认为最丑陋的小鸟,痛快地吃了一顿。结果当猫头鹰回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孩子被吃了,伤心地哭了。
为什么猫头鹰认为它的孩子最漂亮,而老鹰却认为最丑陋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那是猫头鹰的孩子。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事情。当你问一个小孩世界上谁最漂亮时,他会说是自己的妈妈;当你问一位母亲她认为谁最聪明时她会说是自己亲爱的儿子。为什么每个人都认为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人是最棒的呢?可事实并非如此啊。也许那小孩的母亲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妇女;也许那母亲的儿子也是一个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对了,是感情在这里起作用。
正如故事申的猫头鹰,我们天天与自己最亲密的人打交道,不知不觉中我们就会把对他们的看法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感情越深,对他的看法就越好。父亲总不会怀疑自己的儿子会偷他的东西,是吗?
然而,这种建立在感情上的认知是非常容易引起错误的。美国某富豪儿子多次偷他父亲的钱,他父亲也知道他的钱多次被偷,可他总怀疑不到自己的孩子身上,最终他的儿子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我们对待事物和认知事物都要从实际出发。故事中的猫头鹰和富豪就是非常典型的教训。
当然,认知事物时带有感情的因素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在认如时要努力去冲破感情的枷锁,从更公正公平的角度出发,站在天平的两端来衡量所认知的事物的好坏。那样,我们就会得到自己满意的结果。
1福建2014高考满分作文:惭愧也是一种美德
英国小说家狄更斯说:“恶,往往是昙花一现的,都要和作恶者一同灭亡;而善,则永世长存。”人都会做错事,只要会内疚,会惭愧,就是一种美德。因为,会产生惭愧之心的人,一定有一颗崇善之心。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刚上车的男孩请求司机等一等他的妈妈,一分钟后他的妈妈还没来,车上的人开始抱怨,孩子的妈妈耽误了大家的时间,这时,孩子的妈妈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看故事时,我们的注意力是不是集中到了车上的乘客们身上?他们为什么沉默?是因为先前不知道孩子母亲是残疾人,对自己错怪了他人而惭愧,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故事,因为乘客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且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惭愧。可以这样说,他们抱怨行动迟缓的母亲时,心中的善良尚未复苏,可当他们的双眼看到残疾母亲艰难行走时,他们深藏心底的善良被激活了。这是令人高兴的。
原谅他人的错误,是一种美德;漠视自己的错误,是一种恶习。车上乘客没等他人提醒便能自省,他们选择了承认自己的错误,给他人以理解,在沉默中感到了惭愧,这也是一种崇高的美德。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孔子如是说。
《世说新语》中有一个少年叫周处,年少时胡作非为,为祸乡里,后来浪子回头,改过自新,为乡野除掉了“三害”,名扬古今。
别因感到惭愧而羞耻,因为惭愧本身是向善向美的,只是,别让你的惭愧吃到。
2015年3月2日,在T168次列车上,一母亲说儿子才上一年级,没超过高不用买票,随后测身高,男孩已超1.2m的购票标准。女子因儿子虽高,但年龄太小不愿补票,男孩在这时说道:“我今年11岁,上四年级了,这是我的压岁钱,可以给自己补票。”母亲看了看儿子,没有说话,默默地低下头,从身上拿出钱为儿子补了票。等列车员转身离去后,母亲对儿子说:“儿子,这件事是妈妈的错,你做得很对,妈妈为你自豪,以后妈妈再也不会这样了……”
男孩纠正了他妈妈的错误,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而母亲也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惭愧,儿子的车票补上了,差点在儿子心灵上留下的阴影也及时抹去了。一切都没有缺憾,一切都还算完美。能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并改正,这也是一种美德。
人难免犯错,你在错误面前感到过惭愧吗?不要因羞愧而不愿表达惭愧,惭愧也是一种美德。
以上福建历年高考满分作文汇总【2014~2016】由百学网整理,各位同学若有好的原创作文,欢迎大家来百学网投稿!百学网,高中生的网站!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