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表格

发布于:百学网 2021-09-17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表格

  三角函数的概念是描述周期运动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日常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那么当然在高中数学上,三角函数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内容板块,难度和重要性都名列前茅。

  所以三角函数作为重中之重,我们当然要努力攻克!

  想要在这个板块有所提升的第一步就是要掌握牢记三角函数的概念以及公式,各个公式之间的转换,这样才能给做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今天学长给大家带来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大全!大家不用费劲整理,各种公式都在这,掌握了这些公式,随随便便秒杀三角函数的所有题型,让你摇身一变成学霸!

  三角函数公式汇总

三角函数公式汇总
三角函数公式汇总

  常用的三角函数公式和口诀大全整理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 (k∈Z)

  cos(2kπ+α)=cosα (k∈Z)

  tan(2kπ+α)=tanα (k∈Z)

  cot(2kπ+α)=cotα (k∈Z)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 -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公式六:

  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以上k∈Z)

  注意:在做题时,将a看成锐角来做会比较好做。

  诱导公式记忆口诀

  规律总结

  上面这些诱导公式可以概括为:

  对于π/2*k ±α(k∈Z)的三角函数值,

  ①当k是偶数时,得到α的同名函数值,即函数名不改变;

  ②当k是奇数时,得到α相应的余函数值,即sin→cos;cos→sin;tan→cot,cot→tan.

  (奇变偶不变)

  然后在前面加上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

  (符号看象限)

  例如:

  sin(2π-α)=sin(4·π/2-α),k=4为偶数,所以取sinα。

  当α是锐角时,2π-α∈(270°,360°),sin(2π-α)<0,符号为“-”。

  所以sin(2π-α)=-sinα

  上述的记忆口诀是: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公式右边的符号为把α视为锐角时,角k·360°+α(k∈Z),-α、180°±α,360°-α

  所在象限的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可记忆

  水平诱导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各种三角函数在四个象限的符号如何判断,也可以记住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余割);三两切;四余弦(正割)”.

  这十二字口诀的意思就是说:

  第一象限内任何一个角的四种三角函数值都是“+”;

  第二象限内只有正弦是“+”,其余全部是“-”;

  第三象限内切函数是“+”,弦函数是“-”;

  第四象限内只有余弦是“+”,其余全部是“-”.

  上述记忆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三内切,四余弦

  还有一种按照函数类型分象限定正负:

  函数类型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正弦 ...........+............+............—............—........

  余弦 ...........+............—............—............+........

  正切 ...........+............—............+............—........

  余切 ...........+............—............+............—........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倒数关系:

  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

  商的关系: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六角形记忆法

  六角形记忆法:

  构造以"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的正六边形为模型。

  (1)倒数关系:对角线上两个函数互为倒数;

  (2)商数关系:六边形任意一顶点上的函数值等于与它相邻的两个顶点上函数值的乘积。

  (主要是两条虚线两端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由此,可得商数关系式。

  (3)平方关系:在带有阴影线的三角形中,上面两个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面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

  两角和差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二倍角公式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升幂缩角公式)

  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tan2α=2tanα/[1-tan2(α)]

  半角公式

  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降幂扩角公式)

  Sin2(α/2)=(1-cosα)/2

  Cos2(α/2)=(1+cosα)/2

  tan2(α/2)=(1-cosα)/(1+cosα)

  另也有tan(α/2)=(1-cosα)/sinα=sinα/(1+cosα)

  万能公式

  sinα=2tan(α/2)/[1+tan2(α/2)]

  cosα=[1-tan2(α/2)]/[1+tan2(α/2)]

  tanα=2tan(α/2)/[1-tan2(α/2)]

  三倍角公式

  三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4cos^3(α)-3cosα

  tan3α=[3tanα-tan^3(α)]/[1-3tan^2(α)]

  三倍角公式联想记忆

  ★记忆方法:谐音、联想

  正弦三倍角:3元 减 4元3角(欠债了(被减成负数),所以要“挣钱”(音似“正弦”))

  余弦三倍角:4元3角 减 3元(减完之后还有“余”)

  ☆☆注意函数名,即正弦的三倍角都用正弦表示,余弦的三倍角都用余弦表示。

  ★另外的记忆方法:

  正弦三倍角: 山无司令 (谐音为 三无四立) 三指的是"3倍"sinα, 无指的是减号, 四指的是"4倍", 立指的是sinα立方

  余弦三倍角: 司令无山 与上同理

  和差化积公式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

  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

  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

  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

  cosα-cosβ=-2sin[(α+β)/2]·sin[(α-β)/2]

  积化和差公式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sinα·cosβ=0.5[sin(α+β)+sin(α-β)]

  cosα·sinβ=0.5[sin(α+β)-sin(α-β)]

  cosα·cosβ=0.5[cos(α+β)+cos(α-β)]

  sinα·sinβ=-0.5[cos(α+β)-cos(α-β)]

  正加正,正在前,余加余,余并肩正减正,余在前,余减余,负正弦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

高考语文之小说六大考点!(表格版)

小说六大考点表格版 (一)技巧 概念 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结构方式 前后照应、创造悬念...
2023-11-27

高考物理电场与磁场知识点公式总结大全

物理,在很多人的眼里是理综成绩的杀手。那是因为高中物理知识点多,难度大,导致很多人对物理产生了恐惧心理,下面由小编为整理高考物理电场与磁场知识点公式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物理磁场公式总结 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
2023-11-20

利润率的计算公式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利润率又分为成本利润率和销售利润率,有不同的计算公司,下文将会详细介绍利润率的计算公式。 利润率计算公式: 利润收入(营收)100%...
2021-09-17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常见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一、周长公式 1. 长方形的周长=(长 宽)2 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3. (重点)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2圆周率半径 二、面积...
2021-09-17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教学目标】 1. 掌握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会运用公式解决有关点到直线距离的简单问题,会求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2.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类比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2021-08-11

正方形面积公式是什么

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正方形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S=aa=a的平方 或:正方形面积=对角线对角线2 S=对角线对角线2 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在同一平面内:四条边都相等且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菱形是正...
20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