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高中文学作文如何写

发布于:百学网 2018-10-08

高中文学作文如何写

  《向课文学作文·必修1》,主要从识见提升、情感激活、构段谋篇、语言表达等方面开发课程资源。

  主要板块是:

  1.阅读与识见提升

  选择教材中独到、深刻、富于教育意义并便于开掘与整合的见解,开发“识见提升”类课程资源。利用这类资源,关注人的培养,为学生打好人生的精神底子;提升其识见,使其文章准确、深刻、丰富、辩证些。

  2.阅读与情感激活

  选择教材中激扬生命、震撼心灵、极具感染价值并便于勾连古今中外相关情感的篇段,开发情感激活类课程资源。

  3.阅读与构段谋篇

  选择教材中特色鲜明,便于勾连内外,便于拓展整合的构思方法,开发构段谋篇类课程资源,引领学生借鉴课文构思方法,提升自我思维能力,学会快速结构文章,力争思维创新、表达创新。

  4.阅读与语言表达

  选择教材中个性鲜明,便于内外链接,便于揭示操作规律,便于仿写的部分句子或片段,开发“语言表达”类课程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去引领学生阅读名家名作,体悟作家表述习惯,借鉴课文表述方式,依据语言环境,恰切运用语言。

  文稿摘要

  课文:《沁园春·长沙》。

  读写结合点:有层次的景物描写。

  以读引读:

  在描写景物时,既要有写实的精神,能够真实清晰的表现景物的风貌,也需要一种艺术的态度,以更好的方式去表现景物,使之更具有感染力。因此,这不得不牵涉到对于景物层次的把握。一方面,层次是景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任何景物都有其自然的层次感,另一方面,在对景物进行艺术表现上,人的心理活动也参与其中,从而彰显出心理层次。也就是说,写景时应该将景物的自然层次和人的心理层次结合起来,使画面中的不同的元素能够在尊重自然层次的基础上,按照人的审美意识有机的搭配起来,以最大程度地挖掘出自然景物所蕴含的美学内涵。

  那么,具体如何操作呢?

  一、空间营造,形成层次美。

  …………

  二、色彩变化,形成层次美。

  …………

  三、虚实相映,形成层次美

  …………

  四、动(声)静结合,形成层次美。

  课文:《记念刘和珍君》。

  读写结合点:盘旋往复使感情深沉。

  以读引读:

  盘旋往复既指一种言语策略,也指一种言语特点,即言说不是流利顺畅的,而是犹疑、徘徊、吞吐、伸缩的,去而复返,进而复退,表现出百转千回、回环往复的特点。

  盘旋往复地言说,适合抒发复杂的、深沉的、浓郁的、纠结的情感。

  我们看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在多个层面运用了这样一种言语策略。

  从宏观层面来看,“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全文就这样围绕“说与不说”反复展开,绝不是一气直下,酣畅淋漓,而是吞吐徘徊,盘旋往复。这种策略,正匹配鲁迅当时五内交感、思虑万端的状况。鲁迅性格中本有多思多虑犹疑不定的特点,三一八之难,刘和珍之死,当局之凶残,流言家之卑劣等等,更让他百感交集,万慨丛生,思考到最深处,积郁到最浓时,正有万语千言,偏不知说还是不说,欲说还休,欲休还说。这种盘旋往复的言说形式,无疑是最恰切的实现复杂深沉的情感——或者说就是盘旋往复的情感——的言说形式。

  从中观层面,许多句段,鲁迅言说的时候,也是盘旋往复的。请看: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这一段话,反复言说,只是写“怀疑”。第一句,“才”,“居然”,事起突然,应该“不可信”。第二句,转折,直言“不信”。第三句,先让步,“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又转折,并用“不料”“不信”构成递进,表示“不信”。第四句,意犹不尽用补充句法,以“况且”领起,写刘和珍之“微笑”“和蔼”,再用递进句法,收束在反问语气里。乖违事理,完全“无端”,如何可信?

  片段之中,遣词造句真有枯树盘根、江流九曲之势。意思只一,言语则反复不尽,这是表达之妙!当然,怀疑到极点,也就痛到极点,恨到极点!

  从微观层面来看,哪怕是一句话,鲁迅言说的时候,也往往能做到盘旋往复。请看: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这句话,按一般的表达,大约是“我听说她那时是欣然前往的”,或者是“我没有亲见;听说她那时是欣然前往的”,或者是“我没有亲见;听说刘和珍那时是欣然前往的”,或者是“我没有亲见;听说刘和珍她那时是欣然前往的”。比较一下,可以发现两点。一是原句分号前后形成了一种重复、强调的意味,“没有亲见”和“听说”大致是同一个意思,鲁迅偏不嫌它啰嗦,说了又说,反复不尽。二是把“听说她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这种流畅的表达变成充满顿挫之感的表达,即用“刘和珍”复指“她”,然后加了两个逗号,节奏变化了,有一种迟滞、逗留的感觉。读者可以想见说话人欲说不说、吞声咽气的方式,可以想见说话人沉重郁结的心理。

  鲁迅找到了一种特别好的言说形式来实现他想要实现的内容。盘旋往复这种言说方式,确实是特别适合表现一种复杂、深沉的情感。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