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自主招生热度应该降一降吗

发布于:百学网 2019-01-08

自主招生热度应该降一降吗

  为有效避免恶性竞争、弄虚作假等现象的出现,针对自主招生中出现的乱象,教育部近日连续发布两份文件《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并且是一天之内连下的两道通知,对2019年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和自主招生分别提出了要求,重点强调将严厉打击各种与自主招生挂钩的诈骗和弄虚作假行为。

  看过教育部的两个通知要求后,小编分析后想说的是2019年高考以及往后一段时间,高考将回归拼分时代,以后的高考对学生文化课成绩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不论是普通考生还是艺术生体育生。这是我们期望看到的,尤其是对农村孩子来说。在维护高考公平和权威的基础上,自主招生是对现行统一高考招生录取的一种补充,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唯分数论”的魔咒。作为高考改革的过渡,现有的自主招生模式将会稳定一段时间,但会逐步与新的高考改革相适应,在渐变的过程中,完成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

  当前,城乡学生在基础知识及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差距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农村招生指标少、基础教育质量差、经济实力弱、信息渠道不通畅等问题明显,城乡学生比例失衡的现状仍困扰着高校自主招生。小编认为,在高校自主招生中增加农村学生比重,对于中国教育的长远发展可谓功莫大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入学机会公平、有利于优秀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探索缩小高校入学机会区域差距的举措。增加农村学生比重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营造更为和谐的社会环境。教育公平不是一味追求平均主义,而是要体现人心的平衡。不断加大农村学生的自主招生名额,将使更多农家子弟看到希望,激发为社会建设发奋学习的决心,利于促进社会的阶层流动,让新鲜血液自由、健康地循环。

  自主招生开始于2003年,目的是为高校选拨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实施15年来,自主招生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些变化,从“华约”“北约”等名校联盟联合招生,到各校独立考试招生;从学校推荐到学生自荐,从高考前进行校考到2015年高考之后进行校考,变化的是形式,但内容始终没变,它选拔的是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重点是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确,初衷很好。不过,回顾自主招生这十几年以来的演变,我们还是有些担心,当年实施自主招生改革的初衷也是破解高考“唯分数论”的难题,可在实施的过程中不仅没有解决原来的难题,自己又演变成了“小高考”,成为高校掐尖的工具,还衍生出了许多公平问题来,更是增加了很多家庭的经济负担。

  从2015年开始,我国自主招生报名人数出现“井喷”式增长。

  这么多人报考,能过初审,又能通过自招进入高校有多少人呢?

  2018年全国有83.7万人报名参加自主招生,初审通过了15.2万人,初审通过率为18.16%。2018年山东省有大约15万人报名参加自主招生,仅有2.4万人通过初审,初审通过率为16.2%,初审和复试都通过拿到自招资格的考生为仅有4929人,走到最后通过自主招生录取的考生仅有2000多人。大家算一下,初审到最后通过录取比例是多悬殊,通过是多么困难。要知道从准备材料到报名、初审再到复试,一路走过来学生和家长都要付出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15万多和2000多的数字就告诉我们,这其中很多说白了就是炮灰都是陪练,很多都是白忙活。

  所以,小编在此建议大家,在计划报考之前,要客观分析孩子的实际能力水平,不能强求。如果孩子的专业特长非常鲜明,就可以选择适合其发展的学校,同时也应对报考高校进行充分了解,判断其能否推动孩子在这一专业特长上持续发展。若只是盲目跟风,一昧追随,到最后可能会时间都浪费了,还会让孩子备考分神,得不偿失。

  新高考综合改革已经在浙江上海启动,山东省的首届新高考学生也将于2020年参加高考,面对新形势,小编建议莘莘学子们要全面发展,沉下心来好好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文化课成绩才是zui.好的应对办法。

  还是那句话,以后的高考将逐渐回归到拼分时代,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