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683分全省800多名要复读,这是闹哪样?!

发布于:百学网 2020-08-28

683分全省800多名要复读,这是闹哪样?!

  原创 贼叉 贼叉 

  估计你看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孩子是不是疯了?

  反正我就是这样想的。

  一般来说,这种考生就是非清北不上的。事实上每年有希望冲击清北的考生还是不少的,但是临场发挥的时候只要多错一个选择题,就只能去浙大科大这种学校了,于是我们经常能听到考败来X的说法。

  大多数怀揣着清北梦想的考生在高考“失利”后,或平静或无奈地接受其他C9高校,当然也有极少数的考生想要选择复读——这种往往是失常的有些离谱,连C9都没挤进但是确实是很有实力的考生。

  像这么高排名又执意要选择复读的,印象中似乎没见过。

  但是转念一想,发现这个考生真是个人才,且听我细细道来。

  今年,浙江高考政策又做了一些调整,其中有这么一条:

  也就是说:这名同学是选考红利的最后一批获益者——选考成绩保留两年。

  浙江高考现在是语数外必考,其他的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技术等等是你自己随便选三门考,然后通过排名赋分。后面这七门课你有两次机会,取高的那次分数作为你的最后得分,而且后面七门课包括外语成绩在两年内是有效的。

  所以如果这个学生成绩很好但不是最顶尖的那种,理论上有一种狠人策略:应届那年先把外语和选考三门搞定,然后复读一年专拼语数。

  注意这是理论上。

  想用这招的必须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考生已经很优秀,具备冲击清北的能力;

  第二,意志品质坚定,毕竟高复是很苦的;

  第三,家里支持你这样消耗时间成本。

  所以我说这是理论上的狠人策略,同时满足这三条的考生实在是太少。一般家长都会选择算了算了浙大也是可以的。。。

  偏偏这个学生应该就满足了这些条件。

  网传该考生三门选考加外语考了440,注意这四门课满分不过450,所以他接下来一年就只要全力以赴搞定语文数学即可。

  你就看看人家的实力,剩下一年就拼两门,何况人家所谓的考差,是指语文数学加一块“才”考了243。就这样的基础,博一把我是挺支持的,毕竟清北和其他学校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这不今天又曝出某社区奖励考上清北的学子二十万,其他管你什么C9,985,211,双一流还是普通的一本高校,统统两万。。。

  是啊,知道珠穆朗玛的是几乎所有人,听过乔戈里峰的都是知识很渊博的了。。。

  当然明年到底这孩子能考的怎么样,谁也不能打包票。但是不得不说,这个策略的成功概率应该是非常大的。

  关键问题是:这个政策从2021年1月开始就改了,以后必须都要当年考,所以这个考生算是享受了一把末代红利,以后的考生就是想模仿都模仿不来了,政策的口子被堵上了。

  可以说,这名考生这样的决策,把自身优势和高考政策完美地结合,并且以后无法效仿,不管是他自己研究的还是家长琢磨的,能够如此合理充分地运用游戏规则的人,以后去哪里都不会差。

  有人说这个政策对其他考生不公平,我说这就是胡扯了。

  首先,政策明明白白放在这里,你不研究是你的事情,但是政策对所有的学生都是公平的,不是说只能这个考生保留成绩而你的成绩第二年作废,这个叫不公平。

  就跟2018年zj高考英语成绩调整一样。这个事情错是错在程序违规,但是没有任何不公平可言,不是只给部分考生调整而其他人不调整;如果事先有预案,当英语成绩达到什么条件时,就要启动调整机制,那么就一点问题也没有。

  同样的,正如我前面提到的高分复读的那三个条件,你就问问你具备么?你愿意拿出一年的时间去博一把么?如果不给你这个机会,叫不公平;给你机会你不用,事后又在喊不公平,这就是扯淡。

  通过这个考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对于高考的政策的研究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填好志愿做好决策可能能顶你多考二十分。同样的,包括各地的中考政策、公民同招政策的调整,如何去规避一些风险,对于广大的家长来说也都是问题。不要只低头看路,还要抬头看天,少抱怨,多研究,抓孩子学习以外,对于各类教育政策一定要及时掌握,这样才能把孩子的分数用到极致。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