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千里江山望无垠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赏析

发布于:百学网 2019-01-20

千里江山望无垠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赏析

  “只因为在荧屏上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梦想着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见,从此我开始孤单思念。”把《传奇》的歌词稍微修改一下,用在我结缘《千里江山图》,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当卷轴缓缓打开,刹那间恢弘壮丽的气势吸引了我,隔着荧屏,我贪恋地随着它打开的节奏,游走跳荡,翩迁起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从此,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对着屏幕在电脑上细细观瞻,每次看到它都会怦然心动。

  《千里江山图》为大青绿设色绢本,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气势辽阔超凡。全卷画面峰峦叠嶂、逶迤连绵,图中繁复的林木村野、舟船桥梁、楼台殿阁、各种人物布局井然有序。画中山石先以墨色勾皴,后施青绿重彩,用石青石绿烘染山峦顶部,显示青山叠翠、延绵不绝。江河用墨色勾出水纹,与没骨色彩形成反差对比。全图既壮阔雄浑而又细腻精到,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

  《千里江山图》为北宋时宫廷画家王希孟所做,这是不争的实事,这可以从当时第一书法家蔡京的题跋中得到验证。时年18岁的王希孟因着不凡的绘画天赋,成为北宋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被一代艺术帝王宋徽宗赵佶慧眼识珠,得到徽宗的亲自传授,经悉心教诲终成大器。半年后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此成为这位天才少年wei/yi传世的作品。这也是王希孟wei/yi传世的作品,成为“千古绝唱”。画中远近山水,气势开阔,村舍集市、渔船客舟、桥梁水车和林木飞禽,笔墨工致,位置得宜;全卷青绿重设色,表现了山河秀丽。

  《千里江山图》画卷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水、天、树、石间,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用勾勒画轮廓,也间以没骨法画树干,用皴点画山坡,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人物活动栩栩如生。充满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境界的向往。作者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画面千山万壑争雄竞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气势十分雄伟壮丽。山间巉岩飞泉,瓦房茅舍,苍松修竹,绿柳红花点缀其间。山与溪水、江湖之间,渔村野渡、水榭长桥,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在运笔上,作者继承了传统青绿山水画法,更趋细腻严谨,点画晕染均能一丝不苟,人物虽小如豆,却形象动态鲜明逼真。万顷碧波,皆一笔一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漾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在用色上,作者于单纯的青绿色中求变化,有的浑厚,有的轻盈,间以赭色为衬托,使画面层次分明,鲜艳如宝石之光,灿烂夺目。布局交替采用深远、高远、平远的构图法则,撷取不同视角以展现千里江山之胜。

  《千里江山图》虽然不似金碧山水那样勾金线,却依然感觉满幅富丽堂皇,这也就是此图较之前唐的青绿山水更趋成熟之处。在隋唐时期如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等许多画家均擅长青绿山水画。纵观宋代画坛,虽然也有一些画家用此法创作,但从目前存世作品看,尚无一件可以超越《千里江山图》卷。王希孟在继承前法的基础上,表现出更趋细腻的画风,体现了北宋院画工整严谨的时代风格。这是中国文人向着自然本质的追求,也是雅致的追求。

  自从《千里江山图》问世以来,历朝历代的大家均有品鉴,乾隆皇帝对此钟情有加,挥毫泼墨,亲自题跋:

  千里江山望無垠,元氣淋漓運以神。北宋院誠鮮二本,三唐法總弗多皴。可驚當世王和趙,已評一堂君若臣。曷不自思作人者,尔時調鼎作何人。丙午新正月御题。

  北宋有过两幅鸿篇巨制,一幅是《清明上河图》,一幅就是《千里江山图》。一幅是中国古代社会全盛时期的真实写照,一幅是中国文人理想世界的缩影。这两幅图,就像我们生活的社会,有现实,还必须要理想。现实的支持,让我们踏实,理想的憧憬,让我们神采飞扬。

  原创: 和和陈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