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据成绩、人数、分数来选科
兴趣及优势对选科的影响
实际上,选择物理还是选择历史可以比照过去的文理分科,做这个选择一般人不会有太多的困惑。
而其他两门科目的选择,假设仅从获得更高的分数出发,那毋庸置疑就选择平时学生成绩zui.好的两科即可。
但同时,选择科目组合又或多或少对选择高校及专业有一定的影响。不过从当前发布的《高校选考科目要求》看,基本还是遵循选物理就能够覆盖极高比例的理工科专业、选历史就能够覆盖极高比例的文史哲类专业。
本系列文章有两篇详细分析专业覆盖度的问题,这里不展开。
所以,建议以学习的兴趣及优势为主导、适当兼顾专业覆盖度的问题选定科目。
选择科目的人数对选科的影响
参见《高考从小白到精通(1):3+1+2高考,依据什么选择科目组合?》,这一因素的影响是选科人数越少则取得赋分高分的难度越大。但请务必注意:它一定是趋势性的、而非决定性的!
我们依据当前来源于网络的3+1+2省市选科人数数据对这一因素进行分析。
下图为各省市组合选择、单科选择人数比例: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因为选历史、选物理的人会分开排名,并且这两个群体在选科时会有“大类”较大的倾向性--比如:选物理的群体选择化学的比例一定大于选历史的群体,因此需要区分这两个群体进行选科人数的分析。根据上述数据,能够推导出选择物理、选择历史两个群体各自的选科数据,如下:


通过上面的数据,能够得出如下结论:
1、选择政治的人数是最少的,并且与其他科目人数差异较大!
2、选择化学的人数次之,但情况还好,差距不算很大;
3、江苏这两个科目选科人数少的现象尤其突出。
因此,选科人数这一因素可能形成的的赋分结果“变形”,应该只会在政治这一科目体现。其他科目还算均衡。
上述数据还揭示出另外一个现象:化学基本被选历史的群体弃选、政治基本被选物理的群体弃选。我们可以认定:选化学的人基本都是“理科”思维的、选政治的人基本都是“文科”思维的。
本系列文章中:“文科”一词 等同于 选择历史;“理科”一词 等同于 选择物理
而一般而言,“文科”群体的化学成绩较之“理科”群体大概率偏低、“理科”群体的政治成绩较之“文科”群体大概率偏低。所以,对于“文科”选择化学的,若非本学科具备优势,赋分结果将非常不利--排位靠后导致赋分结果差;同样的道理适用于“理科”选择政治科目。
分数分布状态对选科的影响
每个科目由于学科性质,分数分布会有一定的趋势性特点。并且,这一趋势性特点对于偏“文科”思维、偏“理科”思维的会有差异具体讲:对于偏“文”思维的学生,一般认为政治的考分差距很小、化学和生物次之、地理的最大;而对于偏“理”思维的学生,则认为地理的考分差距很小、政治和生物次之、化学的最大。
同时,上文提及对于偏“理科”思维群体,选择化学的比例会较高、且高水平的学生会较多;而对于对于偏“文科”思维群体,选择政治的比例会较高、且高水平的学生会较多。
综合这两方面的因素,可以得出定性的结论:
1、政治科目的分数集中度zui高。原因:绝大多数“文科”学生选择;
2、地理、生物科目的分数集中度一般。原因:这一科目在文科、理科学生中选择比例都比较高,两者混合使得分数分布相对均衡;
3、化学分数集中度最低。原因:绝大多数“理科”学生选择;
必须说明的一点是:科目的分数分布,还强烈依赖考题的设计。相信在3+1+2模式下,相关部门一定会充分重视各科目分数分布均衡的问题、在考题设计中予以体现。所以,这一因素一定是非决定性的!
作者:爱聊天的老张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