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兔死狗烹

发布于:百学网 2024-06-21

兔死狗烹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是中国古代成语,意思是比喻事情成功后,利用完的人或工具就被抛弃或遗忘。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原句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兔子被猎狗追捕至死,猎狗就失去了利用价值,可能会被主人宰杀烹食;当鸟儿被弓箭射尽,弓箭也失去了作用,会被收藏起来。比喻在取得成功或达到目的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或工具,可能会被忽视或抛弃。这个成语提醒人们要珍惜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不要忘恩负义,同时也告诫人们在成功后要保持谦逊,不要骄傲自满。

  成语“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是一个深刻揭示人性复杂和社会现实的故事,其含义是当目标达成后,那些曾经帮助达成目标的人或物可能会被抛弃或牺牲。这个成语通常用于讽刺那些忘恩负义的行为,提醒人们警惕成功后可能带来的背叛和抛弃。

  成语的用法多样,可以作为谓语、定语或讽刺用语,具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它与“卸磨杀驴”、“过河拆桥”、“得鱼忘筌”等词具有相似的意境,而与之相对的则是“感恩戴德”和“始终不渝”等表达感激和忠诚的词汇。

  成语出处与典故

  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原文中描述了越王勾践在国难当头时,如何与吴王夫差共患难,以及后来如何因心胸狭窄而不能共享乐的故事。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端不断。公元前497年,吴国战胜越国,越王勾践被迫向吴国求降,成为吴王夫差的奴仆。在范蠡和文种两位大臣的辅助下,勾践通过智慧和毅力,最终赢得了夫差的信任,并在三年后被释放回国。回国后,勾践不忘国耻,通过卧薪尝胆的方式,激励自己和国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战胜了吴国。

  范蠡与文种的贡献

  在越国的复兴过程中,范蠡和文种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范蠡建议勾践向吴王示好,争取时间发展国力;文种则建议勾践向吴王进贡美女,以此分散夫差的注意力。他们还通过各种策略,如送给吴国不能发芽的种子,导致吴国饥荒,进一步削弱了吴国的力量。

  越国战胜吴国后,范蠡和文种成为了最大的功臣。然而,范蠡拒绝了勾践的封赏,并选择离开越国,隐居他乡。在离开前,范蠡还提醒文种也应离开,因为勾践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文种最初没有听从范蠡的劝告,最终在勾践的逼迫下,无奈选择了自杀。

  这个故事不仅反映了越王勾践的复杂性格,也揭示了权力斗争中的残酷现实。成语“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便是从这个典故中提炼出来的,用以警示后人,不要忘记那些在困难时期给予帮助的人,更不能在成功后背弃他们。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